天安字典

《出塞曲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5-20 03:58:33

诗句

往岁戍河阳,今年出定襄。

暂随祭征虏,誓斩左贤王。

铁甲凌寒雾,毡重积夜霜。

防秋今正急,壮士莫思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58:33

原文展示

往岁戍河阳,今年出定襄。
暂随祭征虏,誓斩左贤王。
铁甲凌寒雾,毡重积夜霜。
防秋今正急,壮士莫思乡。

白话文翻译

往年我驻守在河阳,今年要出征到定襄。
暂时跟随祭坛一起征战,立誓要斩杀左贤王。
铁甲在寒雾中闪耀,毡帐上厚厚积满了夜霜。
如今是防秋的紧急时刻,壮士们不应思念故乡。

注释

  • 往岁:往年,过去的年份。
  • :守卫,驻守。
  • 河阳:指的是一个地名,古时的边境防线。
  • 定襄:古地名,战事频繁之地。
  • 暂随:暂时跟随。
  • 祭征虏:祭祀后出征敌人。
  • 誓斩:立誓要斩杀。
  • 左贤王:指敌方的王,可能是史实中的某位统治者。
  • 铁甲:铁制的盔甲,代表士兵装备。
  • 凌寒雾:在寒冷的雾中。
  • 毡重:毡帐很厚重。
  • 积夜霜:夜间的霜冻积聚。
  • 防秋:防备秋季来临的战斗。
  • 壮士:勇敢的士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左贤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著名的敌对国王,这种表述常见于古代战诗中,表现出士兵对敌人的仇恨与决心。文章中的“铁甲”与“毡重”描绘了在战场上的艰苦环境,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坚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关注边塞和战争题材,展现了士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其风格多为豪放,情感真挚,常通过景物描绘表达内心的激荡。

创作背景

《出塞曲八首》系列诗作,创作于明代边疆战争频繁的时期,反映了士兵出征的豪情与对家乡的思念。这首诗则特别强调了出征士兵的坚定决心,体现了那一时代的军事斗志和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出塞曲八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壮士们在战场上的豪情。这首诗开头便交代了出征的背景,接着通过“铁甲凌寒雾”“毡重积夜霜”等意象描绘了战斗时的艰苦环境,体现了士兵们在严酷条件下的坚韧不拔。诗中“防秋今正急”一句,突显出时局的紧迫感,展现了士兵们作为国家防线的责任感。在“壮士莫思乡”一句中,表达了士兵在国家利益面前对个人情感的压抑,传达出一种无畏的牺牲精神。

整首诗通过紧凑的结构与铿锵有力的语句,营造出一种激昂的战斗气氛,唤起了读者对历史上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的敬仰,展现了江源作为一位诗人对国家和士兵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岁戍河阳:表达过往的驻守经历,暗示曾经的责任。
  2. 今年出定襄:今年要出征,显示出士兵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3. 暂随祭征虏:暂时跟随祭祀,表明出征前的仪式性。
  4. 誓斩左贤王:立誓要斩敌,表现出士兵的决心与勇气。
  5. 铁甲凌寒雾:描绘出征时的装备与环境,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6. 毡重积夜霜:展现了士兵在寒冷夜晚的艰辛与不易。
  7. 防秋今正急:强调战斗的紧迫性,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8. 壮士莫思乡:士兵们在国家利益面前压抑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铁甲”与“毡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以“誓斩左贤王”强化了士兵的豪情和决心。
  • 意象:通过“寒雾”和“夜霜”描绘出严峻的战斗环境,增强了诗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无畏,展现了士兵们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坚定和勇敢,同时也隐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与牺牲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铁甲:象征着战争、斗争和士兵的勇敢。
  • 寒雾:代表严酷环境及战斗的艰难。
  • 毡重:暗示夜间的寒冷与士兵的辛苦。
  • 壮士:象征着忠诚与英勇,表现出士兵的身份与使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左贤王”是指谁?

    • A. 敌国的国王
    • B. 自国的将领
    • C. 普通百姓
    • D. 无关人物
  2.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温暖如春
    • B. 寒冷、严酷
    • C. 风和日丽
    • D. 阴雨绵绵
  3. “壮士莫思乡”反映了士兵的什么心态?

    • A. 对家乡的思念
    • B. 对国家的忠诚
    • C. 对战争的厌倦
    • D. 对未来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展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 《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表达对征战与思乡的复杂情感。

诗词对比

  • 《出塞》 vs 《出塞曲》:两首诗都是描绘边塞生活和战争的题材,前者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更强调壮士的决心与使命。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灵岩十二景 其十 白鹤泉 灵岩十二景 其九 锡杖泉 灵岩十二景 其八 石龟泉 灵岩十二景 其七 甘露泉 灵岩十二景 其六 绝景亭 灵岩十二景 其五 明孔山 灵岩十二景 其四 朗公山 灵岩十二景 其三 铁袈裟 灵岩十二景 其二 般舟殿 灵岩十二景 其一 置寺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字旁的字 黜邪崇正 鳞次相比 温生絶裾 言字旁的字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包含像的成语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桀逆放恣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粗枝大叶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海底捞月 桓蒲 厝火燎原 想属 秃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