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45
春又去。愁杀一声杜宇。昨夜海棠无。晓来闻燕语。缥缈佳人何处。镇日愁肠万缕。千里无家归未得,春风知我苦。
春天又走了,杜鹃的啼叫让我愁苦。昨夜海棠花已经凋谢,清晨听到燕子的鸣叫。那缥缈的佳人到底在何处?整天心中愁绪万千。千里之外无家可归,春风也知道我的苦楚。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以词作见长,作品多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离别或失落,因此对春天的逝去充满惆怅与思念,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谒金门·春又去》是一首充满春愁的词作,诗人在春天的尽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远方佳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春又去”便直截了当地揭示了诗人对春天的失落,接着以“愁杀一声杜宇”引入了杜鹃鸟的声音,杜鹃的啼叫自古便是愁苦的象征,暗示着离别之痛。
接下来的“昨夜海棠无”,则通过海棠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与青春的逝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感到无比惋惜。随后“晓来闻燕语”又引入了春的生机,燕子的鸣叫仿佛在提醒诗人春天依旧存在,但诗人却因心中愁绪而无法感受到这一份生机。
“缥缈佳人何处”一句,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佳人的缥缈仿佛在梦中,诗人整日愁肠百结,思绪万千。最后两句“千里无家归未得,春风知我苦”,则是一种无奈的自述,诗人身处异地,心系故乡与爱人,春风虽知其苦,却无力相助。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春景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淡淡的哀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的逝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体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春又去”中的“春”指代什么?
“愁杀一声杜宇”中,杜宇的叫声象征什么?
诗中“千里无家归未得”所表达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