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44
凤管龙笙处处吹,都民欣乐太平时。宫娥不识兴亡事,犹唱宣和御制词。
到处都能听到凤管和龙笙的乐声,百姓们在太平盛世中欢欣鼓舞。宫中的歌女却不懂得国家的兴衰变迁,仍旧在唱着宣和时期的御制歌曲。
汪元量,字景升,号小舟,宋代人。生于南宋时期,仕途波折,但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尤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这首诗作于宋代盛世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民众生活富足。诗人通过音乐和歌舞的描绘,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宫中歌女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的批评。
这首诗通过对乐器声和歌女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繁荣的社会画面。开篇“凤管龙笙处处吹”表现出一种欢乐的气氛,乐声四起,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接着“都民欣乐太平时”,则突出民众在太平盛世中享受生活的喜悦,表现了对国家昌盛的赞美。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对宫娥的描写,“宫娥不识兴亡事”,这句话透出一种无奈与讽刺。宫中的歌女沉浸于表面的欢乐,完全不关心国家的命运。最后一句“犹唱宣和御制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疏离感,宣和时期的歌谣虽然美好,但却与现实的兴亡无关,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部分人对时局的无知与麻木。
整首诗在轻快的乐声中暗含深意,提醒人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这种讽刺与警醒,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体现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与对部分社会人群麻木的批判,反映了历史兴亡与个人命运的密切关系。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两种?
诗中“都民欣乐”的意思是什么?
宫娥对兴亡事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