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徐殿院回乡》

时间: 2025-05-12 01:07:00

诗句

三十年来人委靡,如今劲节似秋横。

三條鲠亮为时重,一叶翩翾去国轻。

莘老不还司谏职,廖公应显出台名。

遐冲尚赖精神折,未许林泉得隐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1:07:00

原文展示:

送徐殿院回乡
作者: 林霆龙 〔宋代〕

三十年来人委靡,如今劲节似秋横。
三條鲠亮为时重,一叶翩翾去国轻。
莘老不还司谏职,廖公应显出台名。
遐冲尚赖精神折,未许林泉得隐声。


白话文翻译:

这三十年来,人们都变得懒散无力,如今的节气却像秋天一样清冷。
三条鲠亮的鱼骨,正是这个时代的重任,一片轻薄的叶子,却轻易地离开了故国。
莘老(指莘莘学子)未能重返司谏的职位,廖公(指廖宗道)应该会在朝廷中显露名声。
远大的抱负还得依靠精神力量来支撑,绝不能让山林泉水的隐逸生活夺去我们的声音。


注释:

  • 委靡:意指精神萎靡、懒散。
  • 劲节:指节气,尤其是清冷的秋季。
  • 鲠亮:比喻清晰、鲜明,直指本质。
  • 翩翾:形容轻盈地飞舞,通常指鸟儿或叶子。
  • 莘老:古代指莘莘学子,常用作指代有志之士。
  • 司谏:古代官职,负责劝谏君主。
  • 廖公:特指廖宗道,历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
  • 遐冲:远大的志向或抱负。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霆龙,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和关注社会现实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好友徐殿院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徐殿院回乡》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的送别诗,诗中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开头两句,诗人用“人委靡”和“劲节似秋横”描绘出一种萧条的氛围,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深思。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鲠亮”和“一叶翩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责任与担当,后者则暗示了轻浮与逃避,突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理解。

在“莘老不还司谏职,廖公应显出台名”中,诗人提到的莘老和廖公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重视。最后一句“未许林泉得隐声”,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拒绝,强调了理想与责任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使得这首送别诗在情感上更为厚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年来人委靡:三十年间,社会风气低迷,人人精神萎靡。
  2. 如今劲节似秋横:而今的节气却如秋天般清冷,似乎反映了人心的沉寂。
  3. 三條鲠亮为时重:三条锋利的鱼骨,象征着时代的重任,需直面问题。
  4. 一叶翩翾去国轻:一片轻盈的叶子,轻易离开故乡,暗示人们的逃避与无奈。
  5. 莘老不还司谏职:莘莘学子未能复职,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惋惜。
  6. 廖公应显出台名:廖公必将在朝中展露才华,表现出对人才的期望。
  7. 遐冲尚赖精神折:远大的理想仍需精神力量的支撑,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8. 未许林泉得隐声:不允许隐逸生活占据我们的声音,坚守理想和责任。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劲节似秋横”中将季节比作人心,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同时,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同时也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坚定和对责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萧条、冷落,反映社会的悲观情绪。
  2. 鲠亮:代表责任和担当,象征着对时代的重视。
  3. 一叶:象征轻浮与逃避,反映人们对现实的无奈。
  4. 莘老:代表有志之士,表达对理想的渴望。
  5. 林泉:象征隐逸的生活,反映对个人选择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莘老”是指什么? a. 诗人
    b. 有志之士
    c. 隐士

  2. “劲节似秋横”中的“劲节”指的是? a. 节气
    b. 精力
    c. 生命

  3. 诗中提到的“廖公”是指? a. 诗人
    b. 一位政治人物
    c. 隐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之情。
  • 《山中送别》 by 王维:描绘自然与离别的结合,表达诗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林霆龙的《送徐殿院回乡》更突出社会与责任的主题,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侧重于抒情和对友谊的赞美。两首诗都展现了离别的情感,但背景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林霆龙诗集》
  4. 《宋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徐殿院回乡》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徐琴韵偕其夫说唐寅故事 南乡子 其一 南乡子 南乡子 南乡子二阕 其一 四川道中作 南乡子 南乡子 江南 南乡子 袅矶吊昭烈夫人 南乡子 南乡子 承旨董公,寿登七秩,康宁好德,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耳刀的字 一笔勾绝 骨字旁的字 大鸨 青字旁的字 枉抑 假憩 有章可循 措心积虑 洁清不洿 床上施床 毛字旁的字 首丘夙愿 搅散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