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时间: 2025-04-27 04:01:45

诗句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01:45

原文展示: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白话文翻译:

月光如霜般洁白,却不觉得寒冷;月光如水般柔和,却不沾湿衣裳。转眼一年又到了中元节,但天气还是初秋的凉爽,并未感到彻底的寒意。

注释:

  • 月色如霜:形容月光明亮清冷,像霜一样的洁白。
  • 不粟肌:不感到寒冷,"粟"意为颤抖,这里指肌肤没有因寒冷而颤抖。
  • 月光如水:形容月光柔和而清澈。
  • 不沾衣:指月光不会弄湿衣服,表现出秋夜的干燥。
  • 一年没赛中元节: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
  • 政是初凉未冷时:此时节是刚入秋,天气尚未寒冷。

典故解析:

  • 中元节:源于道教,是祭祀祖先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 初凉:初秋时节,天气开始转凉,但尚未完全进入寒冬,表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词创作上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初秋时节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月光与秋夜的景象,反映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初秋的夜晚,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开头两句通过比喻将月光比作霜和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柔的气氛,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诗人在此枫叶初黄、月光明亮的季节里,既感受到秋的凉意,又不至于过于寒冷,体现了一种矛盾而又和谐的状态,从而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最后一句的“政是初凉未冷时”,则更是将情感升华,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恰如秋夜的宁静,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色如霜不粟肌:描绘了秋夜月色的明亮和清冷,强调了在这种光辉下,人们并不感到寒冷。
  2. 月光如水不沾衣:通过水的柔和来形容月光,表现出秋夜的清爽和干燥。
  3. 一年没赛中元节:提到传统节日,通过时间的流逝引入了对过去的思考。
  4. 政是初凉未冷时:强调了季节的变化,虽已入秋,但仍未到严寒的时节,表现出一种温和的过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色如霜”、“月光如水”,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秋的夜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清新而又略带伤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色:象征着宁静和清冷,常用来描绘秋夜的氛围。
  • :代表着寒冷和清新,暗示季节的变化。
  • :象征着柔和和流动,表现出秋夜的温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色如霜”的意思是: A. 月光很冷
    B. 月光明亮如霜
    C. 月光让人害怕
    答案:B

  2. 中元节是农历的哪个节日? A. 七月十五
    B. 八月十五
    C. 九月十五
    答案:A

  3. 诗中表现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反映出秋夜的情感深度。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光为主题,但表现出的情感更为强烈与直接,反映出游子思乡的深切情怀。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光孝寺作茶供 次韵郑省仓 次韵章太博迁匠丞不入 次韵李山窗 山中 除夜 沁园春(和宋知县致苔梅) 赵玉汝自作戏墨见寄各题六言其上·鹁鸠 过楚道人舍 次韵程兄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隶的词语有哪些 行学 麦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七停八当 无兄盗嫂 工字旁的字 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兴高彩烈 山物 包含缝的词语有哪些 拿下马来 计将安出 舟字旁的字 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记动 牙字旁的字 旌棨 独行其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