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芭蕉雨·芭蕉得雨便欣然》

时间: 2025-07-27 09:11:26

诗句

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9:11:26

原文展示

芭蕉得雨便欣然,
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
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
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
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白话文翻译

当芭蕉得到了雨水,便欢欣鼓舞,
整夜发出清脆的声音更加动人。
那细声似是巧妙模仿苍蝇触碰纸张,
而那大声则如山间的泉水奔涌而下。
三点五点的声响都能听见,
在这个秋夜,万籁俱寂,格外宁静。
芭蕉自得其乐,而我却心生忧愁,
不如让西风将雨水收回,带走这烦恼。

注释

  • 欣然:高兴、乐意的样子。
  • 终夜:整夜。
  • 巧学:巧妙地模仿。
  • :形容声音响亮。
  • 万籁:万物的声音,指环境的声音。
  • 秋夕:秋天的夜晚。
  • 自喜:自己感到快乐。
  • 西风:指秋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西风”常常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代表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芭蕉的欢愉与自己的愁苦,表达了人对自然景象的不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闻名。杨万里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乡村生活,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芭蕉雨》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耳闻雨声,感受到芭蕉在雨中欢愉的景象,而自己却因心中忧愁而感到孤寂。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愉悦与内心的矛盾冲突。

诗歌鉴赏

《芭蕉雨》是一首以芭蕉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芭蕉在雨中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诗的开头,作者以“芭蕉得雨便欣然”描绘了雨水给芭蕉带来的喜悦,这种欢愉的情感通过“终夜作声清更妍”得以延续,构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夜晚。接着,诗人将细声和大声的对比巧妙地运用在诗中,细声如蝇触纸,轻巧而灵动;而大声则如泉水落山,气势磅礴,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雨水的多样性。

在“万籁不生秋夕静”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周围没有其他声音,显得格外宁静。这种宁静与芭蕉的欢愉形成了对比,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忧愁在此刻显现出来,形成了情感的张力。

最后一句“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内心感受的深刻思考。尽管芭蕉在雨中欢快,但诗人却希望雨水能够停止,以减轻内心的愁苦。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愉与忧愁之间产生了共鸣,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芭蕉得雨便欣然:芭蕉得到雨水后,便非常高兴,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
  2. 终夜作声清更妍:整夜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愈加动人,描绘出雨夜的美丽。
  3. 细声巧学蝇触纸:细微的声音巧妙地模仿苍蝇触碰纸张,生动形象。
  4. 大声锵若山落泉:大的声音犹如山中泉水奔涌而下,气势磅礴。
  5. 三点五点俱可听:细小的雨声在夜里都能听见,增强了雨夜的氛围感。
  6. 万籁不生秋夕静:在这个秋天的夜晚,周围没有其他声音,显得格外宁静。
  7. 芭蕉自喜人自愁:芭蕉因雨而欢愉,而我却因心中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8. 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不如让西风把雨水收回,带走我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芭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比:通过芭蕉的欢愉与人类的忧愁形成对比,加深主题。
  • 比喻:用“锵若山落泉”生动形象地描绘雨声的洪亮。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芭蕉得雨的欢愉与人心中的愁苦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复杂关系。芭蕉在雨中欢快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的生机,而诗人的忧愁则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强调了人类情感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芭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欢愉。
  • 雨水:代表滋润与生命的源泉。
  • 秋夕: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芭蕉得雨便欣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高兴
    • C. 愤怒
  2. 诗人通过“万籁不生秋夕静”来表现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混乱
  3.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但李白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孤独与饮酒的乐趣,而杨万里则通过芭蕉的欢愉反衬出个人的忧愁,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杨万里的诗作与生平简介。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注释。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题刘啸秋椰风集 蝶恋花 其六 蝶恋花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其一 蝶恋花 其六 蝶恋花 感怀 蝶恋花 其一 和安如暮春有寄 蝶恋花六首 其四 蝶恋花 立夏前一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礼赞 逆天违众 攴字旁的字 包含嘎的词语有哪些 鬼结尾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包含槌的词语有哪些 熊车 至字旁的字 心逸日休 虑免 青荃 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自利利他 被动吸烟 积习成常 借寇赍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