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时间: 2025-07-27 14:03:49

诗句

临水复欹石,陶然同醉醒。

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03:49

诗词名称: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临水复欹石,陶然同醉醒。
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秋时节,坐在普明寺的竹林中饮酒的情景。诗人面对水边的石头,微微倾斜,陶醉于酒中又不失清醒。山上的霞光尚未完全散去,池塘中的月光则恰好映照在亭子上,显得格外清晰。


注释:

  • 临水:靠近水边。
  • :又,再次。
  • 欹石:倾斜的石头,指坐的姿态。
  • 陶然:陶醉的样子。
  • 未敛:尚未收敛,形容山霞的光彩。
  • 亭亭:形容物体高耸而直立,通常用于形容亭台、树木等。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结合饮酒的情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初秋,正值自然景色最为迷人之时,诗人与友人一同饮酒,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宁静,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示了诗人陶醉于酒中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句“临水复欹石”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水边的石头是他酌饮的坐具,显示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第二句“陶然同醉醒”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既醉于酒中,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体现了对酒的适度与享受。

第三句“山霞坐未敛”则展现了秋天的霞光,尚未散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最后一句“池月来亭亭”不仅描绘了池塘月光的美丽,更是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反映了诗人对友谊与自然的热爱,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洒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水复欹石:诗人坐在水边,微微倾斜,表现出一种随意而自然的状态。
  • 陶然同醉醒:醉酒并非昏迷,而是一种沉醉于美好景色和友谊中的清醒。
  • 山霞坐未敛:山中的霞光尚未散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池月来亭亭:池塘中的月光如亭子般高耸,象征着清雅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影与景色比作亭台,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和谐的对比,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朋友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和与流动,代表着生活的变幻。
  • :象征坚固与安定,代表着内心的宁静。
  • :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魅力。
  • :象征孤独与思考,代表着内心的情感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临水”指的是什么?
    a. 在水边
    b. 在山顶
    c. 在树林中
    答案:a

  2. 诗人饮酒时的状态是?
    a. 酒醉不醒
    b. 陶醉但清醒
    c. 没有喝酒
    答案:b

  3. “山霞坐未敛”中的“霞”指的是什么?
    a. 霞光
    b. 雾霭
    c. 夕阳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独饮的情景,展现了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相比之下,欧阳修的诗则更强调与友人共处的欢愉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古典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露坐南城石桥与郑同夫罗孟文联句 送蒋伯威下第南归象山 缑山月 南宋半月形玉梳 北归草七绝廿五首选十五 其七 南歌子 其三 请代 病中秋思八首 其一 金山 对镜辞 翰林院南新辟三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谚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伦次 穷途末路 包含佐的词语有哪些 燥劲 篆素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心字底的字 体物缘情 华亭鹤唳 查禁 木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时移世变 柳眉踢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