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2: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42:28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炎天畏景。午漏那堪永。何苦相仍愁簿领。短壑清溪牵兴。瑶台月下曾逢。何由却睹冰容。一笑为驱烦暑,故人元是清风。
在炎热的夏天,我畏惧炽烈的阳光,长时间的白昼让我无法忍耐。何必再为那烦闷的事情而忧愁呢?短短的山谷与清澈的小溪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在瑶台月下,我曾与你相遇。如今又如何能再见到你那如冰般的容颜呢?只需你轻轻一笑,就能驱散这烦闷的暑气,毕竟老朋友你本就是清风。
“瑶台”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境界。“清风”则常用来形容高洁、脱俗的人物或气质。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5年-1120年),字子文,号元白,北宋诗人,以词作著称,尤其擅长表情达意,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之时,诗人通过对炎热夏日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清平乐》通过描绘炎热的夏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开篇以“炎天畏景”引入,表现出夏天的酷热让人感到压抑,随即转向对烦闷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然而,随着“短壑清溪牵兴”的出现,诗人逐渐走出烦闷,开始感受到自然的清凉与惬意,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尤其是“瑶台月下曾逢”一句,展现了诗人与故人曾经的美好回忆,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厚度。最后一句“故人元是清风”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期许与寄托。
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景物描写,体现了中华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美学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夏日的炎热与友人的回忆,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渴望。
诗词测试:
“炎天畏景”中的“景”指什么?
A. 美景
B. 阳光
C. 朋友
D. 山水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着什么?
A. 理想的居所
B. 现实的困境
C. 过往的回忆
D. 未来的希望
“短壑清溪牵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喜悦
C. 疲惫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