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6:50
杂兴
作者:张镃 〔宋代〕
秦王既集统,作乐昭治功。
前日威武地,今还见声容。
一时耸观瞻,唯贪激英雄。
郑公独挽首,孰能察圣衷。
暮年伐辽东,事几败乃翁。
良臣不在傍,有悔应无穷。
秦王已经统一天下,奏乐时显现出他的治国之功。
往日的威武之地,如今还能看到他的声势和形象。
当时的盛景令人惊叹,唯独贪于激励英雄。
郑公独自抬头,谁能洞察他的深意呢?
在暮年时征伐辽东,几乎战败的是我。
良臣不在身旁,悔恨应无尽。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仲韦,号平叔,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南宋的动荡时代。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而著称。张镃的诗歌常常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杂兴》写作于张镃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同时也揭示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无奈与悔恨。
《杂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秦王统一天下的回顾,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深刻思考。诗中前两句描绘了秦王的威武与治国成果,展现了历史的辉煌与光环。然而,随着诗歌推进,作者逐渐转向对英雄与良臣的思考,尤其是郑公的孤独与无法被理解的心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回顾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在暮年征伐辽东的失败,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自责与悔恨。诗中通过“良臣不在傍”这一句,强调了贤良之士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的张力和深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诗人通过回望历史,感慨英雄的孤独与贤臣的缺失,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秦王的统一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强权
D. 文化
“良臣不在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悔恨
C. 忧虑
D. 感激
郑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叛徒
B. 忠臣与英雄
C. 平民
D.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