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挽少师相国李公》

时间: 2025-07-27 19:56:08

诗句

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56:08

原文展示:

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白话文翻译:

在西州的路上泪水已流尽,碑石上留有他在岘首的名字。
我在山上买下荔枝,准备在园中种植黄精。
每到一个登高的地方,仍然怀疑是自己的步伐声。
他是堂堂的真正宰相,天怎么忍心让他离开这美好的城市呢?

注释:

  • 泪尽:泪水流尽,形容悲伤至极。
  • 西州路:指通往西州的路,可能是指送别或追思的路。
  • 碑留岘首名:岘首是地名,碑是指墓碑,意指他已去世,留下的名字。
  • 买山缘荔子:在山边买下荔枝,可能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 黄精:一种药草,象征养生和安宁。
  • 登临地:高处的地方,爬上去可以俯视。
  • 犹疑步履声:仍然怀疑是自己的脚步声,带有不安和怀念之情。
  • 堂堂真汉相:形容故人是正直且有作为的宰相。
  • 天忍閟佳城:天怎么忍心让他离开美好的城市,表达了对故人的不舍和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骏,号云山,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著称,尤其擅长写怀人诗和咏物诗。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元干为悼念李公而作。李公是当时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因其正直和才能受到广泛尊重。诗作表达了对李公的怀念与惋惜,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理想和友人情谊的执着。

诗歌鉴赏:

《挽少师相国李公》是一首悼亡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首句“泪尽西州路”便以悲痛的情绪开篇,西州路不仅是送别的通道,也是心灵的归宿。诗人用“碑留岘首名”来强调李公的名声和影响,纪念其在世时的辉煌。

接下来的“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寄情,荔枝和黄精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暗示诗人希望在悲痛中寻求慰藉。转而“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仿佛在每一个高处都能听见朋友的足音,唤起对李公的无尽思念。

最后一句“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更是情感的高潮,李公的伟大与正直使得诗人感到无比惋惜,直言天道何以让如此英才离去,展现了诗人对李公的高度评价和对社会人才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友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泪尽西州路:表达了诗人在送别过程中因悲痛而流尽眼泪,西州路象征着离别的痛楚。
  2. 碑留岘首名:指李公的名声将永垂不朽,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标志着他的存在仍在。
  3. 买山缘荔子:在山边购置荔枝,寓意对故人的怀念和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
  4. 为圃养黄精:意指在故乡耕作,象征着对生命的珍视与追求。
  5. 所至登临地:每到一个高地,诗人都在回忆李公,暗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6. 犹疑步履声:对脚步声的犹豫,表达了内心的纠结和对李公的怀念。
  7. 堂堂真汉相:对李公的高度赞誉,突显其正直和才能。
  8. 天忍閟佳城:感叹天道无情,才子离去,表达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尽”比喻悲痛的极致。
  • 拟人:如“犹疑步履声”,使得声音具有人性,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李公的怀念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人才流失的忧虑。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寄托对李公的敬仰与哀悼,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悲伤与怀念。
  • :象征永恒的记忆与名声。
  • 荔子:象征美好与生机。
  • 黄精:象征养生与安宁。
  • 步履声:象征思念与追忆。
  • 汉相:象征理想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碑”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逝去的名声
    C. 朋友的离去
    D. 自然的美丽

  2. “泪尽西州路”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怀念

  3. “堂堂真汉相”中“真汉相”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李公
    C. 诗人
    D. 皇帝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夜泊牛津口》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惋惜,情感真挚,两者都透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则在离别中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

这些参考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暮春 读厓志有感 其二 读厓志有感 其一 感事 到吴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 毛公坛观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 题灵源寺 夏日书事 子修步屧相过属疾不能倒屣戏赠 游玲珑山因访朱氏草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点水的字 远行无急步 管窥蠡测 医剂 干造 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信听 叱嗟风云 乛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彪形大汉 克搭 满堂红 釆字旁的字 竹马之友 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