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丁未岁春过西湖宝藏寺作》

时间: 2025-05-10 16:27:25

诗句

湖垠取微径,窈窕松门深。

中有古佛屋,阒无人足音。

春云带飞雨,冷色来苍岑。

孰知戎马盛,但见藤萝阴。

平生云卧想,正欲幽梦寻。

不减避世士,契此太古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6:27:25

原文展示:

丁未岁春过西湖宝藏寺作
作者: 张元干〔宋代〕

湖垠取微径,窈窕松门深。
中有古佛屋,阒无人足音。
春云带飞雨,冷色来苍岑。
孰知戎马盛,但见藤萝阴。
平生云卧想,正欲幽梦寻。
不减避世士,契此太古心。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的小路上,幽静的松树门深邃而清幽。
里面有一间古老的佛殿,四周寂静无人。
春天的云彩带着细雨,冷色的阴影笼罩着苍翠的山岑。
谁能知道世事的纷扰,只看到藤萝的阴影。
我平生常常在云间遐想着,正想去寻找那幽静的梦境。
这并不减损我作为避世之士的志向,契合了我内心的古老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垠:湖边的地方。
  • 微径:小路。
  • 窈窕:形容幽静而美好。
  • 阒无人:形容寂静无人。
  • 足音:脚步声。
  • 冷色:指阴冷的颜色。
  • 戎马:形容战争、战乱。
  • 藤萝阴:藤萝的阴影。
  • 幽梦:安静的梦境。
  • 避世士:隐居避世的人。

典故解析:

  • “戎马”常用来比喻战争和动荡的生活,与诗中所描绘的宁静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古佛屋”代表着佛教文化与哲理,象征着内心的追求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丁未年春日,作者游览西湖宝藏寺,受到周围宁静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张元干的《丁未岁春过西湖宝藏寺作》是一首表现春日西湖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诗作。全诗虽短,却涵盖了丰富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开篇通过“湖垠取微径,窈窕松门深”描绘出西湖的静谧与美丽,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似乎时间在这里停滞,只有自然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接下来的“春云带飞雨,冷色来苍岑”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春天的云和细雨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和清冷的感觉。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诗人眼中的景色,更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似乎在诉说着对世事的惋惜。

“孰知戎马盛,但见藤萝阴”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外界动荡的无奈,虽然身处宁静的环境,却无法逃避内心对世界的思考。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平生云卧想,正欲幽梦寻”,他渴望在这片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归属与安宁。

最后两句“不减避世士,契此太古心”,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世外,却心系古老的哲思与心灵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垠取微径:描绘出西湖边的小路,引发读者对宁静的向往。
  2. 窈窕松门深:形容松树门的深邃,再次强调环境的幽静。
  3. 中有古佛屋:引入佛教元素,暗示诗人内心的追求。
  4. 阒无人足音:无人打扰,环境极其安静。
  5. 春云带飞雨:春天的天气变化,传达出自然的柔美与不定。
  6. 冷色来苍岑:冷色调的山丘,增添了一种孤寂感。
  7. 孰知戎马盛:感叹外界的纷扰与战争。
  8. 但见藤萝阴:只看到藤萝的阴影,隐喻对宁静的渴求。
  9. 平生云卧想:表达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思考。
  10. 正欲幽梦寻:期望寻找内心的幽静与梦境。
  11. 不减避世士:说明诗人宁愿隐居,也不愿卷入世俗的纷争。
  12. 契此太古心:契合古老的哲理,强调内心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云与细雨比作温柔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世事的无奈与思考,以及对内心深处古老哲理的追求。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和,通过描绘春日的西湖,展现了其隐士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然之美,象征宁静和内心的安宁。
  • 松门:代表着幽静与深邃,暗示着隐居生活。
  • 古佛:象征智慧与内心的追求。
  • 春云:春天的象征,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藤萝:自然的美丽,象征着内心的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垠取微径”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

    • A. 山顶
    • B. 湖边
    • C. 河岸
    • D. 森林
  2. “孰知戎马盛”中的“戎马”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旅行
    • D. 生活
  3. 诗人对“幽梦”的追求代表了他什么样的心态?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名利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同为描绘自然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张元干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事的感慨与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

相关查询

夜雨宿西庄 镇海楼宴王涣江丈口号 题慧山 雷雨夜赋绝句 乐溪居万卷楼三首 其三 乐溪居万卷楼三首 其二 乐溪居万卷楼三首 其一 题惠山 游峡山飞来寺 咏华林书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令人作呕 生意口 辩省 彩券 颠头播脑 漂漂亮亮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革字旁的字 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通功易事 靑字旁的字 迷丢没邓 示字旁的字 包含籍的成语 稳操胜券 晨参暮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