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33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
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
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
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
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
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
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
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
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
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33
题孝子曹镛卷
作者:王绂 〔明代〕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
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
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
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
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
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
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
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
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
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曹君是正直的家族出身,乃是武惠之子的后代。他的孝义是与生俱来的,言辞温和而恭谨。想当年父亲早逝,只有母亲健在。母子二人保持着清贫的生活,兄弟姐妹都未曾相助。生活困窘,难以供养,只有粗糙的食物充饥。时常有善良的人,有女儿愿意嫁给他。既然承诺了祭祀,便要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奉养。可是母亲年老多病,求医问药都无济于事。母亲的病越来越重,内心忧虑不已。为了救母亲,他割去自己的肉,熬成汤给母亲喝。一喝病立刻好转,依旧在庭前享受春光。后来母亲又多次生病,夫妻二人相互商量。几次割肝,听闻者都感到心痛。老天看在他诚心上,最终使母子得以团圆。曾去看他受伤的地方,肌肤上仍留有伤痕。母亲寿终正寝,这份心意可无怨恨。至今问其缘故,在客人面前仍然默默无言。唉,孝子的心,勇敢超过孟贲。为了仁义而舍命,更何况这份恩情无以计量。只知道母亲所重视,这身何以再去谈论。世上多有不孝之子,贬斥谩骂声此起彼伏。圣朝崇尚孝道,特意为其门第立碑。岂只是为了表彰与劝导,还要使世俗的风气更加淳厚。我知道孝义的名声,将千古留存于天地之间。
作者介绍:王绂(约 1526-1590),字伯琦,号龙溪,明代诗人、书法家,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人伦道德的重视,尤其在孝道方面有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和倡导之时。诗中通过曹镛的故事,表达了对孝义的赞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家庭伦理和孝道的认同与追求。
王绂的《题孝子曹镛卷》是一首充满孝道精神的诗作。整首诗以曹镛为主角,讲述了他对母亲的无私奉献与深切关怀。诗中不仅描绘了曹镛艰难生活的真实情境,也深刻展现了他对母爱的执着和牺牲精神。起初,曹镛的家庭状况困窘,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清贫,缺乏兄弟姐妹的支持。这种情形使得曹镛在面对母亲生病时,内心充满焦虑与无奈。
随着诗的展开,曹镛为母亲所做的牺牲愈加突出,他甚至不惜割去自己的肉来为母亲熬汤,表现了他极大的孝心和对母亲深厚的情感。这种极端的行为不仅让人震惊,也让人感受到他对母亲的爱有多么深沉。最终,老天因他的诚心而保佑,使得母子俩得以团聚,尽管母亲最终寿终正寝,但他的孝心和付出却是无怨无悔的。
诗的最后,王绂通过对比不孝之子的现象,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应更加重视孝义,以弘扬传统美德。他用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孝道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人伦关系的思考与对孝子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曹镛的赞颂,也是对所有重视家庭、尊敬长辈的人的歌颂,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地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孝道为主题,表达了对曹镛孝心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对现代社会不孝现象的批判,倡导对孝道的重视与弘扬,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亲情的深刻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曹镛为了母亲做了什么牺牲?
填空题:诗中提到曹镛割肉为母亲煮汤,最终母亲____。 答案:病愈
判断题:诗中曹镛的故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答案:正确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