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孝子曹镛卷》

时间: 2025-04-26 10:27:33

诗句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

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

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

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

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

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

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

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

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

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33

原文展示

题孝子曹镛卷
作者:王绂 〔明代〕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
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
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
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
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
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
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
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
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
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白话文翻译

曹君是正直的家族出身,乃是武惠之子的后代。他的孝义是与生俱来的,言辞温和而恭谨。想当年父亲早逝,只有母亲健在。母子二人保持着清贫的生活,兄弟姐妹都未曾相助。生活困窘,难以供养,只有粗糙的食物充饥。时常有善良的人,有女儿愿意嫁给他。既然承诺了祭祀,便要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奉养。可是母亲年老多病,求医问药都无济于事。母亲的病越来越重,内心忧虑不已。为了救母亲,他割去自己的肉,熬成汤给母亲喝。一喝病立刻好转,依旧在庭前享受春光。后来母亲又多次生病,夫妻二人相互商量。几次割肝,听闻者都感到心痛。老天看在他诚心上,最终使母子得以团圆。曾去看他受伤的地方,肌肤上仍留有伤痕。母亲寿终正寝,这份心意可无怨恨。至今问其缘故,在客人面前仍然默默无言。唉,孝子的心,勇敢超过孟贲。为了仁义而舍命,更何况这份恩情无以计量。只知道母亲所重视,这身何以再去谈论。世上多有不孝之子,贬斥谩骂声此起彼伏。圣朝崇尚孝道,特意为其门第立碑。岂只是为了表彰与劝导,还要使世俗的风气更加淳厚。我知道孝义的名声,将千古留存于天地之间。

注释

  1. 曹君:指诗中的曹镛。
  2. 正族:指家族出身良好。
  3. 武惠:武惠的孙子,武惠是历史上的一位有名的人物。
  4. 藜藿:指粗糙的食物,藜是一种植物。
  5. 晨昏:指日常生活的早晚,表达对母亲的照顾。
  6. 割其股:指割去大腿的肉,形容为母亲的牺牲。
  7. 孟贲:孟贲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诗中提及他表示比较。
  8. 圣朝:指当时的朝代,强调对孝道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绂(约 1526-1590),字伯琦,号龙溪,明代诗人、书法家,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人伦道德的重视,尤其在孝道方面有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和倡导之时。诗中通过曹镛的故事,表达了对孝义的赞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家庭伦理和孝道的认同与追求。

诗歌鉴赏

王绂的《题孝子曹镛卷》是一首充满孝道精神的诗作。整首诗以曹镛为主角,讲述了他对母亲的无私奉献与深切关怀。诗中不仅描绘了曹镛艰难生活的真实情境,也深刻展现了他对母爱的执着和牺牲精神。起初,曹镛的家庭状况困窘,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清贫,缺乏兄弟姐妹的支持。这种情形使得曹镛在面对母亲生病时,内心充满焦虑与无奈。

随着诗的展开,曹镛为母亲所做的牺牲愈加突出,他甚至不惜割去自己的肉来为母亲熬汤,表现了他极大的孝心和对母亲深厚的情感。这种极端的行为不仅让人震惊,也让人感受到他对母亲的爱有多么深沉。最终,老天因他的诚心而保佑,使得母子俩得以团聚,尽管母亲最终寿终正寝,但他的孝心和付出却是无怨无悔的。

诗的最后,王绂通过对比不孝之子的现象,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应更加重视孝义,以弘扬传统美德。他用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孝道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人伦关系的思考与对孝子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曹镛的赞颂,也是对所有重视家庭、尊敬长辈的人的歌颂,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介绍曹镛的家世和性格,强调他的孝义。
  • 叙述父亲早逝,母亲健在,生活清贫,表现出艰难的家庭环境。
  • 通过曹镛的选择和行为,展现他对母亲的关心与照顾。
  • 描述他为母亲割肉煮汤,表现出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 反复提到母亲的病痛,强调他内心的焦虑与责任感。
  • 最后总结孝道的重要性,呼应全诗主题。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曹镛的行为与世俗不孝之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孝道的感召力。
  • 夸张:对于割肉煮汤的描写,有夸张的成分,突显了孝子的无私奉献。
  • 排比: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展现了曹镛的孝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孝道为主题,表达了对曹镛孝心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对现代社会不孝现象的批判,倡导对孝道的重视与弘扬,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亲情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母亲:象征着家庭和温暖,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母爱的崇高地位。
  2. 割肉:象征着牺牲与奉献,强调孝子对母亲的爱是无私的。
  3. 清贫:象征着艰难困苦,反映出家庭的困境与坚毅。
  4. 病痛:象征着生活中的苦难,凸显出对亲情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曹镛为了母亲做了什么牺牲?

    • A. 割去自己的手
    • B. 割去自己的腿肉
    • C. 送母亲去旅行
    • D. 放弃自己的事业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曹镛割肉为母亲煮汤,最终母亲____。 答案:病愈

  3. 判断题:诗中曹镛的故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孝经》:经典的儒家著作,专门论述孝道。
  • 《二十四孝》:古代故事集,通过小故事传达孝道的核心价值。

诗词对比

  • 《游子吟》(孟郊):同样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孝心,但侧重于游子的心情。
  • 《劝孝歌》(白居易):通过歌谣方式,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绂研究》
  • 《中华孝道文化探讨》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王得淦长至 题丹霞洞 四月五日后圃酴醾芍药侍郎三花盛开醉吕成三 吴宜之生日以一诗勉之 无题 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 代弟茝咏梅画十景·古枝 满江红·越水稽山 春残 次韵鹿苑寺一览阁主岳松涧送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刺儿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包含忒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巛字旁的字 包含唔的词语有哪些 少衣缺食 非字旁的字 包含责的词语有哪些 百巧成穷 夕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膺贡 断然不可 陂湖禀量 都録 通幽洞灵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烜耀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