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12
为徐学正曦叔寄题其尊翁晚香卷
作者: 王绂
徐君素高尚,雅志难适俗。
慕彼柴桑翁,种此篱下菊。
黄花秋正繁,白酒时一漉。
一觞聊独倾,三嗅仰馀馥。
有儿抱遗经,典教濂溪曲。
迎养固靡遑,时奉千里禄。
较之五男儿,此时亦已足。
何当结比邻,岁晚相往复。
徐君本性高尚,志向高雅难以迎合世俗。
我仰慕那位柴桑翁,种植这篱下的菊花。
秋天的黄花正盛开,白酒也适时地轻轻一倒。
我独自举杯畅饮,三次嗅闻那余香。
有个孩子抱着古书,传授着濂溪的教诲。
安享生活也确实不易,时常奉上千里的俸禄。
相比于五个儿子,现在的生活也已足够。
何时能与君结为邻居,岁末时互相走访。
王绂(约1540年-约1620年),字士雄,号松溪,晚号松斋,明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高雅著称,常表现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王绂对徐学正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他对清高志趣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晚香卷是植物,象征着清雅与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展现了王绂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即以徐君的高尚性格和雅志作为引子,显露出他与众不同之处。接着,借助对柴桑翁的慕慕之情,表达了对隐逸、雅致生活的赞美。黄花和白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宁静,充满了秋天的气息。诗中提到的“有儿抱遗经”,则暗示着对知识和传统的重视,表现了诗人对于教育的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的祝愿。结尾处的“何当结比邻”,更是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全诗围绕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清高、雅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与祝愿。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绂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柴桑翁”指的是哪位诗人?
A) 陶渊明
B) 白居易
C) 王维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战争
B) 生活理想与友谊
C) 爱情
答案: 1-B, 2-A, 3-B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王绂的诗歌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绂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强调友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