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5:32
我本山泽臞,栖身伴樵渔。
谬承翰墨选,布衣登石渠。
朝野孰云异,依然乐閒居。
地位近清禁,事罕人迹疏。
遂令公宇中,乃若幽人庐。
苔藓上阶砌,竹树罗前除。
匪惟宜壶觞,况兹有琴书。
文会不待速,朝夕与之俱。
俯仰皆自适,此乐将焉如。
我本是生活在山泽之中的贫弱人,栖身于与樵夫和渔夫为伴的地方。
偶然得以承蒙翰墨之选,衣着布衣却能登上石渠之位。
朝堂和百姓的看法何其不同,我依然乐于闲居。
我的地位接近清禁,事务稀少人迹稀疏。
因此在公宇之中,宛若住在幽静的房舍。
台阶上长满苔藓,竹树环绕在前。
不止是适合饮酒,况且此时还有琴书相伴。
文会不必急于求成,朝夕都与之相伴。
俯仰之间皆自得,这种乐趣又有何处可比呢?
王绂,明代诗人,身世贫寒,习文练书,后来因才华被选入仕途。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该诗成作于王绂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淡,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情感。
王绂的《闲居与沈修撰小酌写枯木竹石遂题》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雅的闲适之感。诗的开头,王绂自谦地说自己本是生活在山泽之中的穷人,强调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种生活虽然清贫,却伴随着樵夫和渔夫,显得宁静而自在。接着,他提到自己虽然有过被选拔的经历,实际上心中更向往的是那种与世无争的闲居生活。诗中提到“朝野孰云异”,表达了他对外界看法的淡然,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在描写自己的居所时,王绂用“苔藓上阶砌,竹树罗前除”的意象,生动展现了幽静的环境;而“匪惟宜壶觞,况兹有琴书”则突出了他在闲居生活中,除了饮酒之外,琴书相伴,文人情怀跃然纸上。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自得其乐的情怀,最后以“俯仰皆自适”收尾,强调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喜悦。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洒脱,表达了对闲居生活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了文人情怀和对自然的向往。
王绂在诗中自谦地称自己为?
诗中提到的“苔藓”象征着什么?
王绂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