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0:20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在寥阳殿上走着黄金,突然跌落入深渊地狱。
苏武在窖中偏爱安卧,刘琨在囚室里也不妨吟唱。
生前我已经见过夜叉的模样,死去只因心中怀有菩萨的慈悲。
万里风沙中知音已尽,谁能懂得广陵的音乐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山青,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因其坚决抵抗元朝入侵而著称,最终被俘后殉国。其诗歌多表现忠贞与爱国情怀,风格豪放而深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抗元战争中经历了许多磨难,被俘后,身处逆境,心中仍怀有对理想与故国的执着与思念。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在囚禁中的感慨与对同道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了美好与险恶的极端对立,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艰难。而后面提到的苏武与刘琨,两位历史人物的引入,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邃。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映射出文天祥自己的心路历程。尤其是“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透出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坚持。最后一句“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则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孤独感,令人倍感凄凉。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具哲理,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理想的永恒追求与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文天祥对理想的坚持、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善恶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崇高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友谊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A. 李白
B. 苏武和刘琨
C. 杜甫
“万里风沙知己尽”中的“知己”指的是什么?
A. 亲人
B. 朋友
C. 知音
诗中“菩萨心”代表的是什么?
A. 贪婪
B. 慈悲
C.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天祥的诗作,以及其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