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8:56
作者: 毛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
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开故国的感慨与思考。即使马和剑显得雄壮,琴和书却依然不轻。在广阔的平原上,心灵与自然相通,眼前的山峦也显得格外明朗。年纪渐长,行李却空空如也,懒散的态度又怎能获得名利呢?夏侯虽然知道读书的艰辛,却未曾劝我回乡耕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昊,号景山,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离愁别恨,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诗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因政治原因离开故国,内心充满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马剑和琴书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的“马剑何妨壮”似乎在述说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但紧接着的“琴书半不轻”则揭示了文化与学问的沉重,表明即使心中有理想,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诗人在描绘心灵与自然的沟通时,使用了“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的意象,展现了心灵的开阔与视野的广阔。
在“老大空行李”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却未能有所成就,行李的空空如也象征着人生的失落和无奈。最后一句提到“夏侯知苦学”,则是对自己学习的反思,虽明白学习的艰辛,却不忘那份对故国的留恋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邃,层次丰富,既有对壮志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显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反思,探讨了理想、现实与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马剑”象征什么?
“心通平野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老大空行李”中的“空”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