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9:40
负暄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不是羲和德泽流,寒乡何处觅温柔。
绝怜天上黄绵袄,大胜人间紫绮裘。
旋挟胡麻随景转,更携书卷与閒谋。
天和妙处谁能会,欲献君王却自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温暖与柔情的渴望,并借助自然景象与人间生活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感叹,不是羲和(太阳)的德泽流淌,寒冷的地方又哪里能找到温柔的感受?非常怜惜天空中那件温暖的黄绵袄,远胜于人间的华丽紫绮裘。旋转的胡麻随风景而动,更带着书卷与闲情。天上的妙处,谁能真正理解呢?想要献给君王的美好,却又感到自愧不如。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文化繁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此诗写于特立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他渴望温暖与理解,却感到无奈与孤独。
《负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温暖与柔情的渴望。开头两句,诗人以“羲和”引入,展现了对太阳恩泽的向往,暗示了生活中的寒冷与孤独。接着,诗人对比天上的“黄绵袄”和人间的“紫绮裘”,前者象征着真实的温暖,而后者则是浮华的表象,暗示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往往掩盖了真实的情感。
中间的两句写到“旋挟胡麻随景转”,诗人借用胡麻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变化,带着书卷与闲谋,意味着诗人内心的沉思与追求知识的渴望。然而,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解之美的渴望,却又因自愧不如而感到羞愧,显示出他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细腻,情感上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姜特立对温暖与理解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温暖与柔情的渴望,以及对人间奢华与真实情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诗词测试:
“羲和”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绵袄”代表了什么?
“欲献君王却自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姜特立在《负暄》中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饮酒的快意,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