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57
踏莎行 寄书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
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
半帘灯焰,还如梦水。销魂照个人来矣。
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视。
全诗翻译:
花上的痕迹和月光的片段,愁苦的开端与怨恨的结尾。写信时已是泪水不多。写完后却被轻柔的风吹散,轻风吹碎了我的心意。半帘的灯光,仿佛梦中的水影。销魂的光照着我走来。开头的时候必须要细心思量,因为那小小的梦境难以寻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花痕月片”可联想到古诗中的春花秋月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作者介绍:
柳是,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经历,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踏莎行 寄书》创作于一个充满感伤的时刻,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或思念,借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情感的无奈。
《踏莎行 寄书》是柳是的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表现了诗人在写信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通过“花痕月片”描绘了过去的情感痕迹,象征着深厚却又易逝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写道“愁头恨尾”,这两句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过往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
“临书已是无多泪”一句,表达了诗人写信时的悲伤,字里行间充满了泪水的无奈与心痛。写完信后却遭遇“巧风吹碎人儿意”,象征着命运无常,内心的期盼难以实现。半帘灯焰的描写,则恰如其分地营造了朦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梦与现实的交织。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索与对过往的追忆。无论是对“灯焰”的描写,还是对“梦水”的比喻,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最后的“缘他小梦难寻视”则强调了追寻梦境的艰辛与不易,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情感的描写,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强调了人们在爱情中常常面临的思念与失落。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花痕月片”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过去的情感
C. 自然景色
填空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判断题:诗中“巧风吹碎人儿意”表达了命运的无常。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柳是的《踏莎行 寄书》与李煜的《虞美人》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