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玉楼春 其三》

时间: 2025-04-25 00:52:42

诗句

也知自为伤春瘦。

清淡园林春过后。

落花狼藉酒阑珊,双手舞余拖翠袖。

叶间梅子青如豆。

醉拆嫩房红蕊嗅。

无人堪与补残枝,风雨时时添气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52:42

原文展示:

也知自为伤春瘦。清淡园林春过后。落花狼藉酒阑珊,双手舞余拖翠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醉拆嫩房红蕊嗅。无人堪与补残枝,风雨时时添气候。

白话文翻译:

我也知道自己因春天的离去而变得瘦弱。春天过后,园林显得清淡寂寥。落花零乱,酒杯旁灯光昏暗,我双手轻舞,拖着翠绿的袖子。叶间的梅子青得像豆子一样。醉眼朦胧中,我拆开嫩房的窗子,嗅着红色花蕊的芳香。无人可以与我一起补救残缺的枝条,只有风雨不时地增添气候的变幻。

注释:

  • 伤春瘦: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忧伤,身体也因此瘦弱。
  • 清淡园林:指春天结束后的园林显得冷清、寂静。
  • 落花狼藉:花瓣纷纷落下,场面凌乱。
  • 酒阑珊:酒杯旁的灯光昏暗,指饮酒时的情景。
  • 梅子青如豆:梅子呈现青色,形状像豆子,暗示新生的春意。
  • 醉拆嫩房红蕊嗅:在醉意中打开嫩房,嗅闻花蕊的香气。
  • 无人堪与补残枝:没有人可以陪伴自己,整修那些残缺的树枝。
  • 风雨时时添气候:风雨不断地改变着天气和气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颂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常常蕴含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结束之际,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余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所体现的孤寂与对春天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结束后自然景色的凋零与内心的孤寂。开头一句“也知自为伤春瘦”,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伤感,言辞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深沉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则用“清淡园林春过后”勾勒出春天留下的遗迹,给人一种空旷而冷清的感觉。

“落花狼藉酒阑珊”,通过对饮酒场景的描绘,增添了诗人的伤感气氛。落花的狼藉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而酒杯旁的阑珊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之后的“双手舞余拖翠袖”,则是对美好记忆的追忆,仿佛在舞动中寻找春天的影子。

最后几句“无人堪与补残枝,风雨时时添气候”,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推向高潮,描绘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风雨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这首诗以清淡的笔触刻画出对春天的缅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也知自为伤春瘦”:自知因春天的离去而感到伤感,身体也因此而显得瘦弱。
  2. “清淡园林春过后”:春天结束后,园林显得清冷淡漠。
  3. “落花狼藉酒阑珊”:指落花散乱的景象,酒杯旁昏暗的灯光,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4. “双手舞余拖翠袖”:诗人在回忆中舞动双手,拖着翠绿的袖子,似乎在追寻春天的痕迹。
  5. “叶间梅子青如豆”:梅子的颜色青翠,形状如豆,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6. “醉拆嫩房红蕊嗅”:在醉意中打开窗子,嗅闻盛开的花蕊的香气。
  7. “无人堪与补残枝”:没有人可以陪伴自己,整修那些残缺的树枝,感到孤独。
  8. “风雨时时添气候”:风雨的变化不断增添环境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子青如豆”,形象地描绘了梅子的颜色和形状。
  • 拟人:通过“无人堪与补残枝”,赋予残枝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孤独的感受。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工整,形成了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逝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随着春天的逝去,也带来了伤感。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 梅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
  • 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变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怀念
    • B. 对秋天的赞美
    • C. 对夏天的期待
    • D. 对冬天的感慨
  2. 诗中提到的“无人堪与补残枝”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满足
  3. “梅子青如豆”中的梅子象征着什么?

    • A. 消逝
    • B. 生机
    • C. 孤独
    • D.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春天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苏轼的《定风波》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元曲选》

相关查询

端平三年春帖子词·贵妃阁 山乡 江头寄致远二首 梦中和人梅诗山礬韵 试院口占二绝 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 其三 送郎丞之桐城 中秋秭妇岸下 又敬和还家 和开之社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返照回光 横坠 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仆二主 真知卓见 灰开头的成语 木板 食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匹夫沟渎 我相 骨字旁的字 绸缪帷帐 包含同的成语 砺世摩钝 艮字旁的字 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