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5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53:56
烟雨楼
作者:朱南杰 〔宋代〕
锦绣囊开城角东,
规模绵亘境相通。
一亭旧占梅边月,
两径新添竹外风。
山色有无烟变态,
湖光浓淡雨收功。
凭栏正好催归去,
横笛数声芦苇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色,城角东边的华丽景致如同锦绣般展开,景色的规模绵延不绝,彼此相连。亭子依旧在梅树旁占据着月色,而新添的小径则在竹林外蜿蜒而行。山的颜色时隐时现,仿佛被烟雾所笼罩;湖水的颜色在雨后变得浓淡相宜。此时,倚栏而立,正好可以催促归路,远处传来几声横笛声,飘荡在芦苇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边月”可能与梅花、月亮的意象相关,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而月亮则常与清幽、高洁的情感相联系。
作者介绍:
朱南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明,士人追求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烟雨楼》是一首典型的宋代田园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开头的“锦绣囊开城角东”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仿佛看见了一个绚丽的世界正在向我们展开。接着,诗人通过“亭”和“径”两个意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气氛。
在描写山水变化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山色有无烟变态,湖光浓淡雨收功”的对比手法,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多样性和变化,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最后,诗人以“凭栏正好催归去,横笛数声芦苇中”结束,表达了在美丽的自然中,归家的思绪与乐音交织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向往。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悠然自得中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宋代士人那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边月”主要指什么?
A. 梅树旁的月光
B. 梅花的香气
C. 月亮的颜色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了什么乐器?
A. 笙
B. 琵琶
C. 横笛
诗中“锦绣囊开”的意象意味着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