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9: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37:53
闲适
作者: 陆游 〔宋代〕
陆子居山阴,杜门辄经年。
有时思出游,两屦凌风烟。
长鑱斸灵曲,大瓢挹飞泉。
眼长不及寸,能著万里天。
不饮颜常丹,不食腹果然,
金丹亦弃置,我是地行仙。
陆游在山阴隐居,闭门不出已经很多年。有时他想要外出游玩,穿着轻便的鞋子在风烟中徘徊。用长钩钓取灵秀的曲水,用大瓢舀取飞流的泉水。眼睛虽小,却能看到万里长空。我不饮用颜料所调的丹药,也不吃那种美味的果实,连金丹也抛弃不顾,我就是大地上的仙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曾经历过国家兴亡的巨大变迁。他的诗风豪放,内容涉及政治、历史、生活等方面,特别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闲适》写于陆游晚年,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选择隐居生活。此时,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愈发明显,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理想。
《闲适》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陆子居山阴,杜门辄经年”,直接交代了作者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与世隔绝的状态。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有时思出游,两屦凌风烟”,展现了隐居生活中偶尔的游乐愿望,暗示了人对自由的渴望。
诗中的“长鑱斸灵曲,大瓢挹飞泉”描绘了自然的美好,表现了陆游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他用钓鱼和舀水的方式,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接着,诗人以“眼长不及寸,能著万里天”来强调内心的视野和思想的广阔,尽管眼前的生活简单,却能洞察更深的天地。
最后几句“不饮颜常丹,不食腹果然,金丹亦弃置,我是地行仙”,则体现了陆游对于长生不老的金丹的轻视,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越和对自然的向往,显示了他渴望的真正自由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流露出深厚的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思想。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隐居地点是哪里?
诗中“长鑱斸灵曲”中的“灵曲”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诗中对金丹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