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记汉事六言二首》

时间: 2025-07-28 11:10:15

诗句

始欲报五世相,末不愿万户留。

少从黄石公授,晚与赤松子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0:15

原文展示

记汉事六言二首

始欲报五世相,末不愿万户留。
少从黄石公授,晚与赤松子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理想的反思。最初想要报答五世的恩德,最终却不愿意留名万户人家。年轻时曾向黄石公请教,晚年则与赤松子一起游玩。

注释

  1. 始欲报五世相:最初想要回报汉朝五世的恩德。这里的“五世”可以理解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及其后代。
  2. 末不愿万户留:最终不愿意留名于万户之中,即不想追求名利和地位。
  3. 少从黄石公授:年轻时向黄石公学习,黄石公是道教名士,代表智慧和哲理的传承。
  4. 晚与赤松子游:晚年与赤松子(传说中的隐士)游玩,代表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 黄石公:传说中的一个隐士,教导刘备等人,象征着智慧和传承。
  • 赤松子:道教人物,象征长生与隐逸,诗人晚年向往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叔度,号景山,晚号天宁,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典,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身处南宋时期,战乱频繁,诗人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思考尤为显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六言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反思与对历史的沉思。开头两句“始欲报五世相,末不愿万户留”,展现了由渴望荣华富贵到最终选择淡泊明志的心路历程。诗人通过对五世相的追忆,揭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理想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与黄石公和赤松子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智慧与逍遥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个人生命选择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始欲报五世相: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抒发了诗人对先辈的感激之情。
  2. 末不愿万户留:表达了对名利的无所谓,体现出一种高洁的心境。
  3. 少从黄石公授:反映了求知与成长的过程,象征着对智慧的追求。
  4. 晚与赤松子游: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黄石公与赤松子分别象征着智慧与逍遥生活,富有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历史的深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五世相:象征历史的厚重与家国情怀。
  • 万户:象征名利的追求与世俗的纷争。
  • 黄石公:象征智慧与传承。
  • 赤松子:象征逍遥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想要报答的是哪一个朝代的恩德?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2. 黄石公和赤松子分别象征什么?
    A. 名利与权力
    B. 智慧与逍遥
    C. 战争与和平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所谓
    C. 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人生态度。
  • 《早发白帝城》:李白,表达对自由与人生的向往。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与李白的作品,刘克庄的诗更注重历史反思与个人理想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自然与自由的主题。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风格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和材甫听弹琵琶作) 踏莎行 其一 代石甫寄琴客 踏莎行 踏莎行 紫薇花 踏莎行 题词,同里王复纪宣 踏莎行 白燕。同外作 踏莎行 其四 踏莎行•题螺川诗屋雅集图 踏莎行 自题小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鹊厉 宝盖头的字 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蓝衫 包含梯的词语有哪些 肆意为虐 齐字旁的字 军管 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鸾歌凤吹 大命将泛 一鼓而擒 焦金流石 列功覆过 风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同日而言 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