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24
四月五日,车驾朝献,景灵宫省前迎鴐起居口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凤辇云行露未销,
鸾旗风动柳相高。
晴雷出地傅清跸,
霁日吹红染御袍。
喜见天颜浮玉藻,
归从原庙荐樱桃。
小臣再得瞻黄繖,
两鬓星星不满搔。
四月五日,车驾在晴空下缓缓行驶,露水尚未消散;
鸾旗在微风中飘动,柳树高高耸立。
晴天的雷声从地面响起,清跸如同晴天的洗礼,
霁日之下,阳光将红色染上了御袍。
我喜见天子的面容如玉藻般清晰,
归来时在原庙奉献樱桃。
小臣再次得以仰望黄伞,
两鬓的星星还未满头白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凤辇”和“鸾旗”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对皇权的崇敬;“晴雷出地”暗示着希望和新的开始,象征着天子出行的吉兆;“樱桃”的献奉则暗示对皇权的忠诚与祝福。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杨万里生于江西,曾任职于多地,后因不满官场的腐败而辞官,回归田园生活。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皇权盛期。诗人在四月五日迎接皇帝出行,表达了对国家和皇权的忠诚与敬仰,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迎接皇帝出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皇权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从“凤辇云行露未销”的开头,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晨的宁静与肃穆,皇帝的车驾在阳光与露水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接下来的“鸾旗风动柳相高”则展现了迎接盛典的气氛,柳树在微风中摇曳,与皇权的象征相呼应。
诗中“晴雷出地傅清跸”,寓意着新生与希望,晴天的雷声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象征着皇权的光辉与威严。后面的“霁日吹红染御袍”,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威仪和神圣。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流露,特别是对天子的仰望与祝福。“喜见天颜浮玉藻”,表现出诗人对皇帝的钦佩与祝福,而“归从原庙荐樱桃”则体现了对国家繁荣的期望。最后两句提到“小臣再得瞻黄伞”,表达了对皇权的忠诚,同时也流露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典雅气质的作品,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皇权的敬仰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通过描绘迎接皇帝的盛大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个人情感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凤辇”指的是( )。
A. 皇帝的车驾
B. 普通百姓的车
C. 商人的马车
D. 文人的书箱
“晴雷出地傅清跸”中的“晴雷”象征着( )。
A. 凶兆
B. 希望与新生
C. 暴风雨
D. 夜晚的安静
诗中提到的“樱桃”象征着( )。
A. 贫穷
B. 忍耐
C. 丰收与美好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杨万里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