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2: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24:53
春行
藓石阑干一欠伸,
垂杨无力不禁颦。
清明此去几何日,
燕子未来谁可人。
病起不知双鬓雪,
雨中老却一分春。
西山云卧蕨拳紫,
待约溪翁饱食新。
在苔藓覆盖的石栏上,我懒懒地靠着身子,
垂柳无精打采,似乎也在愁眉苦脸。
清明时节还有多少天呢?
燕子还没回来,谁可以陪伴我呢?
生病后才发现两鬓已经白了,
在雨中渐渐老去,春天的感觉也随之减弱。
西山的云朵浮卧在紫色的蕨类植物上,
我等待着溪边的老翁,享受新鲜的食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懋,号静斋,生于南宋,因其诗歌清新自然而广受赞誉。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俊逸。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方岳可能身处于一个清明时节的春日,因病卧床,感受到年岁的流逝和春天的来临,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期待。
《春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几句,藓石和垂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无力,诗人似乎在此刻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清明的提及,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却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燕子未归的隐喻,让人感到一种失落与孤独,诗人在春日里感受到的,不仅是生机,更是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接下来的病痛与白发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老去的无情感慨,雨中老却更是将春天的朝气与衰老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西山的云与蕨类的意象,仿佛在呼唤一种生机与希望,老翁的形象则让人联想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更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时间与存在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面对老去的现实,心中充满无奈与期待,表现了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哪个季节的节日?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燕子未来谁可人”中的“燕子”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春天的到来
C. 过往的记忆
D. 年龄的增长
诗人通过“病起不知双鬓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老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