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

时间: 2025-07-29 23:26:02

诗句

水中树影树中山,山自无心水自闲。

明月两堤人不见,小舟独向断桥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26:02

原文展示:

水中树影树中山,
山自无心水自闲。
明月两堤人不见,小舟独向断桥还。

白话文翻译:

水中倒映着树影,树中隐约可见山影,
山并不关心水的事情,水也自得其乐。
明亮的月光照在两岸,却看不到人影,小舟独自向断桥驶去。

注释:

  • 水中树影:指水面上树的倒影。
  • 树中山:指树的影子中可以看到山的轮廓。
  •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象征宁静和清幽。
  • 两堤:指西湖两岸的堤岸。
  • 人不见:形容宁静的环境中没有人影。
  • 小舟:指一只小船,象征孤独和宁静。
  • 断桥:西湖著名景点,常与孤独和思念联系。

典故解析:

“断桥”是西湖著名的景点之一,传说与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有关,常常引发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考。诗中提到此地,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孔说(约1510-约1570),字士联,号陶山,明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丽,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首句“水中树影树中山”,通过对景物的倒影描写,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表现了水与树、山之间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的“山自无心水自闲”,则引入了人对自然的思考,山与水似乎各自安然自得,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明月两堤人不见”,这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月光洒在两岸,却没有人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最后“小舟独向断桥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似乎在说,尽管自然如此美丽,内心却依然有一种淡淡的惆怅。这种对比让人深思,既有对美好的向往,也有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中树影树中山:描写水面上树木的倒影和树中隐约可见的山影,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美丽。
  2. 山自无心水自闲:山与水各自存在,彼此不干涉,表现了自然的悠然自得。
  3. 明月两堤人不见:在明亮的月光下,周围的宁静使得人影消失,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4. 小舟独向断桥还:小船独自驶向断桥,象征着孤独和对归属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树、山的倒影比作美丽的画面,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水中树影”与“树中山”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内心的深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柔情与宁静。
  • 树影: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美。
  • :象征着坚韧与沉稳。
  • 明月:象征着静谧与清澈的心境。
  • 小舟:代表着孤独的旅程与归属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著名景点是? A. 西湖
    B. 断桥
    C. 平湖
    D. 寒山寺

  2. 填空题:诗中“水中树影树中山”表现了____的和谐关系。

  3. 判断题: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 (对/错)

答案:

  1. B
  2. 水与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廖孔说的诗更突出孤独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廖孔说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文化与诗词》

相关查询

除夕 五月五日伯声侄精诚祷雨有应志喜 林氏女 查公山 竹园书屋 移居碧泉 牡丹秋开 十二月立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字头的字 玩弄词藻 烟心 业字旁的字 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断织劝学 老公 山字旁的字 睨诘 歹字旁的字 鼓舌扬唇 音字旁的字 推验 包含患的成语 重氛 臣门如市 实至名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