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22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
作者:杨万里
开岁又涉三,我征良未休。
沙行地一平,百里纵遐眸。
景穆物自欣,碛迥情反愁。
中田缅云庄,聊复税我輈。
追程有底急,行急能至不。
三峰从何来,骏奔若鸣驺。
当户不忍去,裴回为人留。
对之成四友,呼酒与献酬。
我醉山自醒,相忘却相求。
新年刚过三天,我的征途依旧没有停歇。
在平坦的沙地上行走,百里远眺显得开阔无阻。
周围景色宁静,万物自有欣喜,
但荒漠的情怀却反而让我感到忧愁。
在田野中遥望那云雾缭绕的庄园,
我不禁为我的车马而感到烦恼。
继续前行,总有急迫的事情,
即使行程匆忙也能抵达目的地。
三座山峰从何而来,骏马奔腾如鸣驺。
在门口不忍离去,徘徊不舍想要留下。
与朋友相聚成了四位知己,
我们举杯共饮,畅谈欢笑。
我在山中酒醉而自醒,
虽然相忘却又相求。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江西人。他以诗风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乡村田园景象,作品多反映人性与自然的和谐。
这首诗是在新年初始之际,作者在范氏庄园宿泊时写成,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正月三日,正是辞旧迎新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交流,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是杨万里在新年期间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谊的深切感悟。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展示了他在行走中的思考与情感变化。
全诗分为多个意象,前几句描绘了开阔的沙地和远眺的景色,展现了旅途的广阔与孤独。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感受,虽然外界美丽,内心却因远离友人而感到忧愁。这种情感的转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在旅途中心境的复杂。
诗中对友谊的珍视尤为动人,作者在面对好友时,不忍离开,愿意与朋友共饮畅谈,表现出一种温暖的人际关系。最后的“我醉山自醒,相忘却相求”展现了在醉酒中反思,虽有时忘却,但内心深处始终渴望与友人的相聚,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用词精练,意象丰富,展现出杨万里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开岁又涉三,我征良未休。
新年刚过三天,我的旅途还未停止。
沙行地一平,百里纵遐眸。
在平坦的沙地上行走,远眺百里的景色开阔。
景穆物自欣,碛迥情反愁。
环境宁静,万物自有欣喜,
但荒漠的情怀却让我感到忧愁。
中田缅云庄,聊复税我輈。
在田野中遥望那云雾缭绕的庄园,
不禁为我的车马而感到烦恼。
追程有底急,行急能至不。
继续前行,总有急迫的事情,
行程匆忙能否顺利到达?
三峰从何来,骏奔若鸣驺。
三座山峰从何而来?
骏马奔腾如鸣叫的驺马。
当户不忍去,裴回为人留。
在门口不忍离去,
徘徊不舍希望留下。
对之成四友,呼酒与献酬。
与朋友相聚成了四位知己,
一起举杯共饮,畅谈欢笑。
我醉山自醒,相忘却相求。
我在醉酒中反而觉醒,
虽相忘却又渴求相聚。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旅途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在旅途中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人写这首诗是在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新年
c) 端午节
“我醉山自醒”中“醉”指的是什么?
a) 酒醉
b) 思想的迷乱
c) 对自然的沉醉
诗中提到的“三峰”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旅途的挑战
c) 自然之美
杨万里的《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与李白的《静夜思》在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内心的忧愁与友谊的珍贵,后者则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体现了古诗词中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