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5:4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5:48:06
莫嗟骨相未封侯,媺恶穷通本不侔。
文似陈琳须草檄,赋如王粲好登楼。
进平上幕宜多暇,酒贱清欢亦易谋。
荔子丹时簪末利,可能无句寄中州。
不要叹息我的骨相还未封侯,富贵与贫贱本就没有什么相同之处。
文采如同陈琳的草书檄文,赋诗如同王粲喜爱登楼吟唱。
在朝廷中出仕应该多些闲暇,酒价便宜时享受清欢也容易。
荔枝在丹阳时价高,可能没有诗句寄托给中州。
姜特立,字君谦,号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明快,常以个人的经历与感受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
此诗作于作者送别好友徐抚干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尤以对官场的看法为重。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借鉴历史文人的风采,展现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与对友人的期待。首句以“莫嗟”开头,直接引入对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提及陈琳与王粲,将自身的文才与历史名家的成就相对照,表达出一种渴望与自省。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提出“进平上幕宜多暇”,显示出对官场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明虽有志向,但也需留有余地。最后的“荔子丹时簪末利,可能无句寄中州”,则用荔枝的高价寓意人生的得失,暗示着即使没有诗句相托,也希望能在此时此刻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比如“媺恶穷通本不侔”就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命运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陈琳”和“王粲”分别以什么著称?
诗中提到的“荔子”意象代表了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