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25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作者: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在重阳节这天,茱萸花已经成熟,我将它插在鬓边,伤感自己早已白发。
登高眺望山海,满眼悲伤往昔的岁月。
远道而来的投沙人,为了逃避名利的纷扰。
老朋友究竟有谁在身边,唯独崔亭伯仍在。
重阳节时我们未曾相识,载着酒任意游玩。
手中捧着一枝菊花,调侃着那些高官。
日暮时分,我在岸边归去,传呼着小路上的人们。
彤襟和双白鹿,宾客们何其辉煌。
老师在其间,这样便隔绝了云霄。
良辰美景,却在两个地方虚度。
晚上从南峰归来,月光照在水壁上。
再次登上郡楼遥望,松林的颜色寒意渐浓。
咫尺之距却无法亲近,仿佛被你遗弃。
九卿的神明降落,五马在路旁而来。
列戟在朱门前早晨,轻轻掀开碧绿的帷幕。
登高望远海,召唤英才的宾客。
紫绶的欢情盛满,黄花的逸兴催促。
山在图上显现,溪水在镜中回旋。
遥远羡慕重阳的盛会,应该经过戏马的台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开创了唐诗的新风格,以浪漫主义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李白远离故乡,面对诗友崔四的游玩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友人思念及对往昔的追忆。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开篇即引入节日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年华渐逝的忧伤。接着通过“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的描绘,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
诗中的人物描写生动鲜明,崔亭伯的出现成为李白心灵的寄托,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情景,结合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悲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的最后,李白以“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结束,表达了对重阳节欢乐氛围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孤独境遇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李白在重阳节的氛围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李白的豪情与洒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习俗中常佩戴的花是:
A) 玫瑰
B) 茱萸
C) 菊花
D) 牡丹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朋友是:
A) 杜甫
B) 崔亭伯
C) 王维
D) 孟浩然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
A) 河流与山脉
B) 四季变化
C) 花草与动物
D) 星辰与海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感悟,其中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王维则更显沉静与淡雅。两位诗人的风格相辅相成,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