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40
西园杂咏 其一
作者:潘衍桐
一桥纳群影,影百不可摹。
仪徵文笔佳,有记如绘图。
寻之路三折,究与虹腰殊。
夜半荷花开,清香襟袖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一座桥上汇集了许多的影子,这些影子是无法用言语或画笔准确描绘的;在桥上游览的人,文笔才华出众,留下的记忆宛如精美的图画;寻访这条路需要经过三次转折,最终的景致与彩虹的腰身别有风味;在夜深人静时,荷花悄然绽放,清香弥漫,令人陶醉。
作者介绍:潘衍桐(约1640-约1710年),清代诗人,江苏人,擅长诗词,作品多题材广泛,风格清新。其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发展时期,文人们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情感。诗中所描绘的西园,可能是潘衍桐个人游历的地方,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桥、影、文笔、荷花为主要意象,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悟。一桥之下,汇聚了人们的身影,影子虽多,却各自独特,难以完全捕捉,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经历的丰富与复杂。诗人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描绘桥上游人时,提到“仪徵文笔佳”,不仅是对文人自身修养的自豪,更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接着,诗中转向“寻之路三折”,形象地表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辛,但最终所见的美景与“虹腰”相似,给人以希望。最后,夜半的荷花在宁静中绽放,清香扑鼻,恰如人们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内心的宁静。这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诗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景观
B. 人生感悟
C. 文人风度
D. 社会百态
诗中提到的“虹腰”主要暗示:
A. 美丽的曲线
B. 丰富的人生
C. 道路的艰难
D. 文笔的优雅
“夜半荷花开”中的“荷花”象征:
A. 生命的脆弱
B. 生活的琐碎
C. 纯洁与美好
D. 纷繁复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