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21:17
平生老子兴,浑奇幽绝处。
宁嫌一坡远,甘作十歇去。
至今清梦狂,时走松阴路。
心忻自吟哦,技疗辄披露。
那知菅蒯微,辱报瑶琼树。
胸中万斛清,忽向毫端雨。
援桴未敢再,破的已惊屡。
病身得所便,一阅神气聚。
淇竹秋棱栾,洛花春布濩。
真机不可藏,文亦肖风度。
乐哉精庐游,愧我不常与。
陋乡岂无奇,乏此追陪故。
翻然卜邻心,几逐长风翥。
但分茅半檐,不假牛十具。
刘郎个中人,幽期乃愆素。
曾无负负言,直委茫茫数。
移广太遽生,恐未明深膆。
君看旋磨蚁,琐屑安故步。
何如骥突云,轩豁随长驭。
集枯岂小欤,动者中不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老来仍保持的兴致与追求,虽然身处幽静之地,但他并不在意远方的距离,甘愿在此安静歇息。时至今日,他仍在梦中狂想,时常走在松树阴影下,心中愉快地吟唱,技术上的疗愈总是被他展示出来。谁能想到微小的草木也会侮辱瑶琼树?诗人心中有万斛清泉,突然降落在笔端如雨。即使援琴未敢再奏,破碎的情绪已多次惊动心灵。病体若能得所,也能聚集神气。淇水旁的竹子秋天正好,洛水边的花朵春天绽放。真正的机巧不可隐藏,文采也应如风度。游玩精致的庐宅是多么快乐,遗憾自己不常相伴。陋乡虽不乏奇趣,却缺少这样的陪伴。突然翻然心意,几乎要追逐长风飞翔。就算分了茅草的小屋,也不需要十头牛的劳作。刘郎正是其中的人,幽会却往往错失。曾经无负所言,直至迷茫数遍。若移步过快,恐怕未曾领会深邃。你看那忙碌的蚂蚁,琐碎的事情安于故步。何不如骏马飞向云端,爽快随意地驾驭高空。聚集干枯的事物,活跃的人不至于惊慌。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与高雅的情趣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的哲思。
该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乡土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诗人在生活的琐碎与事业的压力中,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刘子翚的《竹源之集奇》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敏锐感受。诗中通过对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宁静与思索。诗人以“老子兴”开篇,直接表明自己虽已年迈,但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依旧如年轻时那般炙热。诗中“宁嫌一坡远,甘作十歇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菅蒯微”及“瑶琼树”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微小与崇高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深刻体察。接下来的描写“胸中万斛清,忽向毫端雨”,则巧妙地将内心的清澈与外界的灵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创作时的灵动与畅快。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深邃的哲思。诗人在精致的庐宅游玩中,表现出对友人的愧疚与思念,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同时,诗中也反映出对陋乡的惋惜,虽无奇趣,但对故土的热爱却依然炙热。整首诗的情感从内心的抒发逐渐扩展到对自然、对友谊、对生活的全方位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复杂。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现了对内心世界的反思,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中“菅蒯”指代什么?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但分茅半檐”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