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29
雨中花令·百尺清泉声陆续
作者: 王观 〔宋代〕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这首词描绘了在雨中,清泉声不断流淌的情景,映衬着那洒脱的碧梧和翠竹。眼前是千步的回廊,重重的帘幕,小枕靠着寒冷的玉石。试着展开那鲛绡,去看那幅美丽的画卷,看到一片潇湘的绿意正凝聚着。待到玉漏(指漏壶)的水滴穿过花瓣,银河低垂,月光洒在栏杆上,形成一幅优美的曲线。
作者介绍:
王观(生卒年不详),北宋诗人,他的作品常以清丽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文人雅士之间崇尚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王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雨中花令·百尺清泉声陆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绪相结合的词作。词的开头“百尺清泉声陆续”,便以清泉的潺潺流水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映潇洒碧梧翠竹”,将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清泉的流淌不仅是外在的声音,更是内心感受的反映。
词中“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回廊的千步与帘幕的重重,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空间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似乎在这个空间里,借助自然的美景,抒发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后半部分“试展鲛绡看画轴”,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鲛绡的细腻与画轴的优雅,象征着诗人对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索。最后“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则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
整首词通过清泉、竹林、回廊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宋代文学的优雅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百尺清泉”中“百尺”指的是:
A. 高度
B. 广度
C. 长度
D. 深度
词中“映潇洒碧梧翠竹”的意境主要表达:
A. 自然的静谧
B. 诗人的孤独
C. 对艺术的追求
D. 对生活的感慨
“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中“银河”象征:
A. 时间的流逝
B. 梦想的追求
C. 自然的浩瀚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