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5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57:51
九日?川庄登高高明
作者: 区益 〔明代〕
衡门秋飒绝嚣尘,
三径潇潇旧隐沦。
老去菊萸犹自媚,
节临兄弟转相亲。
插花欲满参军帽,
洒酒惭非处士巾。
莫问明年谁更健,
陶然一醉卧松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月重阳节登高的情景。秋风萧瑟,门前的喧嚣早已消散,三条小径上落叶纷飞,昔日的隐居时光浮现眼前。虽然年事已高,但菊花和茱萸仍然绽放着迷人的风采,节日的到来使得兄弟之间更加亲密。插花的意图是为了装点军人的帽子,洒酒时却觉得自己不如那些隐士洒脱。最后,作者不禁感叹,明年谁又能更健康呢?不如陶然自醉,躺卧在松竹之间,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悠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区益,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时期,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我心境的追求。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开篇以“衡门秋飒”引出秋季的萧瑟,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又提到“旧隐沦”,让人联想到诗人过往的隐居生活。菊花和茱萸在诗中不仅是节日的象征,更是岁月的见证,展现出即使年老依然拥有的生命力。
“节临兄弟转相亲”的一句,表达了节日里亲友相聚的温暖,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后面的“插花欲满参军帽”与“洒酒惭非处士巾”,则显示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省与反思。最后一句“莫问明年谁更健,陶然一醉卧松筠”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洒脱态度,诗人在此刻选择享受生活,不去担忧未来的无常。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推进,通过静谧的自然描绘,逐渐引入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再到对自我心境的解脱,展现出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哲理思考,展现出一种对当下生活的陶醉和对未来的洒脱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历史的纪念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主要与哪个意象相关?
A. 竹子
B. 菊花与茱萸
C. 竹筒
D. 秋叶
诗中“洒酒惭非处士巾”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B. 对隐士生活的羡慕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