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乐天题真娘墓》

时间: 2025-07-12 20:09:23

诗句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

芳魂虽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开。

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0:09:23

原文展示:

和乐天题真娘墓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薝卜林中黄土堆,
罗襦绣黛已成灰。
芳魂虽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开。
幡盖向风疑舞袖,
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娇女坟相近,
一片行云应往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墓地的景象。墓旁有薝卜(草本植物)掩映的黄土堆,真娘生前所穿的绣衣已经化为尘灰。虽说芳魂已逝,但死者不再畏惧,春天里蔓草也会开花。墓前的幡盖在风中似乎在舞动,晨曦照耀下的镜灯仿佛是妆台。吴王的娇女的坟墓就在附近,行云似乎在应和着来往的灵魂。


注释:

  • 薝卜: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作药材。
  • 黄土堆:指坟墓的土堆。
  • 罗襦:古代女子的衣服,通常用绣花装饰。
  • 绣黛:指绣花的黑色部分,象征着女子的美丽。
  • 芳魂:指美丽女子的灵魂。
  • 蔓草:长蔓生长的草,象征着生机与再生。
  • 幡盖:指墓前的幡旗,象征灵魂的归属。
  • 镜灯:古代用来照明的器具,象征着美丽与妆容。
  • 吴王娇女:指的是古代吴王的女儿,代表美丽与悲剧。

典故解析:

“吴王娇女”指的是西汉时期的王嫱,她因美丽而被吴王所宠爱。她的故事常常与美丽和短暂的生命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美的易逝。诗中提到的“行云”,则可能暗示灵魂的游荡与不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梦得,号刘青,晚号“醉吟先生”。他以诗文才华闻名于世,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禹锡晚年,身处政治失意之际,常常通过写作寄托个人情感与思考,其中“真娘”可能是指他所敬仰的一位女子,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哀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真娘的墓地,展现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对美的感伤。开篇以“薝卜林中黄土堆”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氛围。真娘的绣衣已然成灰,生动地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易逝。接下来的“芳魂虽死人不怕”,则传达出一种对死亡的超然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幡盖向风疑舞袖”与“镜灯临晓似妆台”的描写,融合了生与死的交错,仿佛在诉说着美丽与悲剧的永恒交织。这种微妙的对比与和谐,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显深邃。最后一句提到“行云”,则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一种灵魂的象征,暗示着亡灵的归去和美好记忆的延续。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薝卜林中黄土堆:描绘墓地环境,黄土的堆积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
    2. 罗襦绣黛已成灰:真娘生前的美丽已化为尘埃,反映出生命的无常。
    3. 芳魂虽死人不怕:即使死去,真娘的灵魂依然不畏惧,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
    4. 蔓草逢春花自开:春天的到来让草木复苏,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5. 幡盖向风疑舞袖:幡盖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舞动,增强了墓地的灵动感。
    6. 镜灯临晓似妆台:晨光照耀下的镜灯,如同妆台,暗示着对美的向往。
    7. 吴王娇女坟相近:引入历史典故,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联想起美丽与悲剧的故事。
    8. 一片行云应往来:行云的游动,象征着灵魂的往返与不息,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灯临晓似妆台”,通过比喻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幡盖向风疑舞袖”,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真娘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死哲学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黄土堆:象征死亡与记忆的沉重。
  • 罗襦:承载着生前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易逝。
  • 蔓草:象征新生与希望。
  • 幡盖:代表灵魂的归属与追思。
  • 行云:象征游荡的灵魂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王娇女”是谁?

    • A. 王嫱
    • B. 诸葛亮
    • C. 李白
    • D. 杜甫
  2. “罗襦绣黛已成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死亡的恐惧
    • B. 对美的怀念
    • C. 对生命的赞美
    • D. 对爱情的失落
  3. 诗中“蔓草逢春花自开”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新生与希望
    • C. 爱情的凋零
    • D. 忘却的记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同样描写了美丽与爱情的悲剧。
  • 《静夜思》(李白):借景抒情,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同样表现了对美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诗,体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生命的感叹,主题与刘禹锡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包含众多唐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讲解诗词的背景与技巧,适合学习诗词分析。
  • 《诗经》:古代诗歌的代表作,提供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关查询

瓜洲城 又和感旧四首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 再和 赠辉书记二首 鹊桥仙 其一 林卿生日 韩祠三首 答汤升伯因悼紫芝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 挽柳斋陈公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载果 背道而驰 阴错阳乱 星离云散 日角偃月 西字头的字 巛字旁的字 气涌如山 分文不值 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横殃飞祸 云蒸泉涌 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义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