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9:1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9:16:38
和乐天题真娘墓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薝卜林中黄土堆,
罗襦绣黛已成灰。
芳魂虽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开。
幡盖向风疑舞袖,
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娇女坟相近,
一片行云应往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墓地的景象。墓旁有薝卜(草本植物)掩映的黄土堆,真娘生前所穿的绣衣已经化为尘灰。虽说芳魂已逝,但死者不再畏惧,春天里蔓草也会开花。墓前的幡盖在风中似乎在舞动,晨曦照耀下的镜灯仿佛是妆台。吴王的娇女的坟墓就在附近,行云似乎在应和着来往的灵魂。
“吴王娇女”指的是西汉时期的王嫱,她因美丽而被吴王所宠爱。她的故事常常与美丽和短暂的生命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美的易逝。诗中提到的“行云”,则可能暗示灵魂的游荡与不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梦得,号刘青,晚号“醉吟先生”。他以诗文才华闻名于世,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禹锡晚年,身处政治失意之际,常常通过写作寄托个人情感与思考,其中“真娘”可能是指他所敬仰的一位女子,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哀叹。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真娘的墓地,展现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对美的感伤。开篇以“薝卜林中黄土堆”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氛围。真娘的绣衣已然成灰,生动地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易逝。接下来的“芳魂虽死人不怕”,则传达出一种对死亡的超然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幡盖向风疑舞袖”与“镜灯临晓似妆台”的描写,融合了生与死的交错,仿佛在诉说着美丽与悲剧的永恒交织。这种微妙的对比与和谐,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显深邃。最后一句提到“行云”,则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一种灵魂的象征,暗示着亡灵的归去和美好记忆的延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真娘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死哲学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脱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王娇女”是谁?
“罗襦绣黛已成灰”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蔓草逢春花自开”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