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3:4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3:44:36
相送巴陵客,金门昨上书。
残春临驿路,归思逐江鱼。
乡国干戈后,文章涕泪余。
只应松菊在,犹足老樵渔。
送别巴陵的朋友,昨晚在金门上书信。
残春时节,驿站的路旁,归乡的思绪如江中的鱼般游荡。
经过了故乡的战乱,留下的只有泪水和文章。
只希望松树和菊花依旧在,足以慰藉我这老樵夫与渔夫的心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孙衣言(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言,号梅隐,晚号松庐。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常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诗中提到的“乡国干戈后”,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诗人的情感也因此显得更加沉重。
孙衣言的《本深闱试甫出即欲南归诗以送行》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不舍。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首联“相送巴陵客,金门昨上书”开篇即引入送别的场景,金门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地名,给人以高洁的印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接着“残春临驿路,归思逐江鱼”,使用“逐”字,生动地描绘出思乡之情如江中游鱼般难以捉摸,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乡国干戈后,文章涕泪余”则揭示了战争后带来的创伤,诗人以“涕泪余”形容自己对故乡的忧伤与哀痛,情感愈加沉重,突显了历史的伤痕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最后一句“只应松菊在,犹足老樵渔”,通过松树和菊花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虽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仍希望能找到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故乡、友谊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相送巴陵客,金门昨上书。
残春临驿路,归思逐江鱼。
乡国干戈后,文章涕泪余。
只应松菊在,犹足老樵渔。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友人的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变迁对个人情感的影响,传递出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巴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归思逐江鱼”中的“逐”字是什么意思?
诗人希望保留哪些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未来的祝福;而孙衣言的作品则融合了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思乡之情,情感层次更为复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