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5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51:48
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佶郎中
作者:卢纶 〔唐代〕
暑雨青山里,随风到野居。
乱沤浮曲砌,悬溜响前除。
尘镜愁多掩,蓬头懒更梳。
夜窗凄枕席,阴壁润图书。
萧飒宜新竹,龙钟拾野蔬。
石泉空自咽,药圃不堪锄。
浊水淙深辙,荒兰拥败渠。
繁枝留宿鸟,碎浪出寒鱼。
桑屐时登望,荷衣自卷舒。
应怜在泥滓,无路托高车。
在青山环绕的乡村中,夏天的雨水伴随着风飘洒而下,落在我居住的野外。雨水淋湿了曲折的台阶,水流的声音在我眼前响起。尘土重重的镜子愁苦地被遮掩,蓬乱的头发懒得再梳理。夜晚的窗边,枕席显得格外凄凉,墙壁上阴沉沉的映出湿润的书籍。微风中,新竹摇曳生姿,老态龙钟的我在野外拾取蔬菜。石泉自自地流淌,药圃里的草木再也无法锄除。浑浊的水在深深的车辙中流淌,荒野的兰花被覆盖在败落的渠边。繁茂的树枝上留宿着鸟儿,碎浪中寒冷的鱼儿跃出水面。穿着桑屐时,偶尔仰望远方,荷衣随风卷起舒展。应当怜惜这些在泥泞中的人们,没有路可供高车通行。
卢纶(约733年-约792年),字太冲,号小山,唐代诗人,出生于今湖北省。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被后人所称道,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佶郎中》创作于卢纶隐居山林时,正值夏季多雨的时节,诗人通过雨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乡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卢纶的《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佶郎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雨天的宁静与恬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全诗通过对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诗中“尘镜愁多掩,蓬头懒更梳”生动地描绘了雨天的懒散与随性,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满足。无论是“繁枝留宿鸟”还是“碎浪出寒鱼”,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展现出生命的和谐与美好。同时最后一句“应怜在泥滓,无路托高车”则蕴含着对身处泥淖而不得志者的同情,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超然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诗中描写的主要环境是什么?
A. 城市
B. 青山乡村
C. 沙漠
“蓬头懒更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忙碌
B. 懒散
C. 兴奋
诗的最后一句“无路托高车”表现了什么?
A. 对高车的向往
B. 对身处泥泞者的同情
C. 对城市的向往
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但更注重秋天的氛围和自然的色彩变化。
孟浩然《春晓》: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与《郊居对雨》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