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3: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3:47:12
《和警斋侍郎二首》 ——刘克庄
颜苍鬓秃旧词臣,几见台家局面新。
栖碧山中真大隐,立红云畔是前身。
鲁公昔有书干禄,杨子今无赋逐贫。
纵使未能追绮皓,绝胜赐杖给扶人。
这首诗的作者刘克庄以苍老的面容和秃顶的形象出现在旧臣中,几次见证了朝廷的变化和新局面。他隐居在青翠的山中,真正是个隐士,而曾经的身世却在红云之旁。鲁公曾经拥有书信来获得荣华富贵,而杨子如今却没有赋予贫穷的诗篇。即使无法追求像绮皓那样的荣华,然而也胜过了那些只会依靠权贵的施舍来度日的人。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警斋,南宋诗人。其诗风多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的历史阶段。诗人目睹了朝廷的更迭,心中感慨万千,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施舍的不屑。
刘克庄的《和警斋侍郎二首》通过对比不同人生选择,展现了诗人对荣华与隐逸生活的思考。在首句中,诗人以“颜苍鬓秃”展示了自己的老态,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权力中心的失落感。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对自然与隐士生活的向往,“栖碧山中真大隐”,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表露无遗。同时,诗中提到的鲁公和杨子,体现了不同的命运轨迹,鲁公的成功与杨子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纵使未能追绮皓,绝胜赐杖给扶人”,道出了一种人生哲学: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我价值,胜过依赖他人的施舍,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追求精神独立与自我价值的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栖碧山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诗作均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加强调个体的独立与价值,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恬淡与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隐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