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赵铁筠太守差次即目之作 其二》

时间: 2025-05-10 11:03:47

诗句

乱后修文县,苍凉百感增。

儒冠变酋帅,官吏傍残僧。

人面瘦似鹄,鬼磷多无镫。

山城矧已堕,狼虎昼凭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1:03:47

原文展示

乱后修文县,苍凉百感增。
儒冠变酋帅,官吏傍残僧。
人面瘦似鹄,鬼磷多无镫。
山城矧已堕,狼虎昼凭陵。

白话文翻译

在动乱之后,修文县显得格外苍凉,百感交集。
曾经的儒生如今变成了酋长,官吏们则依附于残存的僧侣。
人们的面容瘦得像白鹤,鬼火般的磷光四处游荡,没有灯笼照明。
山城已经沦陷,白天狼虎出没,令人心惊胆战。

注释

  • 乱后:指动乱结束后的情景。
  • 修文县:地名,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象征知识分子。
  • 酋帅:指地方首领或军阀。
  • 官吏:指地方官员。
  • 残僧:指存活下来的僧侣,暗示社会的动荡。
  • 人面瘦似鹄:形容人们的面容消瘦,像白鹤一样。
  • 鬼磷:鬼火,指夜间光亮的现象,多用于形容阴森的场面。
  • 狼虎:比喻凶恶的敌人,象征社会的动乱和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丙莹,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风格沉郁且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战乱之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人们的苦痛。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荒凉景象,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悲哀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后社会的苍凉和人们的苦难。诗的开头“乱后修文县,苍凉百感增”直接点出主题,描绘了战后萧条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伤。接下来,诗人用“儒冠变酋帅,官吏傍残僧”展现了知识分子地位的沦落和官吏的无能,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结构的摧毁。特别是“人面瘦似鹄”,用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人们因饥荒而消瘦的惨状,令人心痛。

诗的最后两句“山城矧已堕,狼虎昼凭陵”,更是将恐怖的气氛推向高潮,狼虎成群,白昼也无法驱散的恐惧感,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无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思考,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后修文县:描绘动乱后的修文县,环境的苍凉与人心的惶恐。
  2. 苍凉百感增:情感的加深,因环境的恶劣而倍感悲凉。
  3. 儒冠变酋帅:传统文化的沦丧,儒生的身份被取代。
  4. 官吏傍残僧:官吏失去权威,依附于残存的僧侣,表现出无奈。
  5. 人面瘦似鹄:形象生动,突显人们的苦难。
  6. 鬼磷多无镫:夜晚的恐怖感,缺乏光明与希望。
  7. 山城矧已堕:山城的破败,象征社会的崩溃。
  8. 狼虎昼凭陵:白昼的凶险,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面瘦似鹄”,将人比作白鹤,生动形象。
  • 对仗:如“儒冠变酋帅,官吏傍残僧”,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加深读者的印象。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战后社会的深切忧虑与对人们苦难的同情,揭示了动荡带来的悲惨现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凉:象征着动乱后的荒废。
  • 儒冠:象征传统文化与知识分子的沦丧。
  • 狼虎:象征社会的混乱与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儒冠”象征什么?

    • A. 学识
    • B. 传统身份
    • C. 权力
    • D. 以上皆是
  2. “人面瘦似鹄”中,鹄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美丽
    • B. 饥饿
    • C. 祥和
    • D. 恐怖

答案:1. D;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丙莹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同样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但其情感更倾向于对国家的忧虑,而沈丙莹则更突出个体的苦难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沈丙莹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莺啼序 汉宫春·身到瑶池 花犯·翠奁空 满江红·客子光阴 潇湘神·建云斿 潇湘神·贺灵鼍 潇湘神·望湖天 喜迁莺(荼コ) 花犯(木芙蓉)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亡军 避烦斗捷 鸣凤 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通源 鹵字旁的字 拣拔 自作聪明 鳥字旁的字 尧年舜日 青过于蓝 儿字旁的字 亏夺 耳闻不如面见 色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