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1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1:21
寂静书斋昼掩扉,一帘香篆故依依。
研涵暖日隔窗炙,风卷晴沙穿户飞。
曲巷荒凉春不到,重城深邃客来稀。
花开梓里应嗤我,草长江南人未归。
在安静的书房中,白天我关上了门,一帘香烟依旧弥漫。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过来,微风卷起晴朗的沙粒在室内飞舞。
曲折的巷子里显得荒凉,春天还未到来,城中来访的人稀少。
梓树下的花儿开了,似乎在嘲笑我,而草儿在江南已经长高,那里的人却还未归来。
“花开梓里应嗤我”中的“梓里”不仅指代故乡,也代表着乡情的寄托。古代诗词中常以花木寄托情思,表达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惆怅。
作者介绍:沈丙莹,清代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为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环境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的对比,使得诗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的场景与内心感受相互呼应,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体的困境。
沈丙莹的《春日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的“寂静书斋”建立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而“香篆故依依”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怀旧。随着诗句的推进,温暖的阳光与微风的描写,仿佛将春天的生机带入了诗人的书房,然而在“曲巷荒凉春不到”中,诗人又意识到外界的春天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梓里花开与草长江南的意象,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花开却“嗤我”,似乎在映射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归乡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沉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测试:
诗中的“香篆”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花香
C. 书信
D. 酒香
诗中提到的“曲巷”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繁华
B. 荒凉
C. 热闹
D. 舒适
诗人通过“草长江南人未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丙莹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沈的诗更注重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的情感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虽风格不同,却都蕴含着浓厚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