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途次见锄田者感赋》

时间: 2025-07-12 20:00:16

诗句

圣道济天下,鲰生讵办此。

聿受孔子戒,遂学孔子仕。

行义齐险夷,受任无远迩。

辙环不到秦,我行万里许。

未晓上征鞍,既昏犹未止。

出都阅旬余,计程乃方始。

愧彼锄田人,一生守桑梓。

中有沮与溺,应笑栖皇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0:00:16

原文展示

圣道济天下,鲰生讵办此。
聿受孔子戒,遂学孔子仕。
行义齐险夷,受任无远迩。
辙环不到秦,我行万里许。
未晓上征鞍,既昏犹未止。
出都阅旬余,计程乃方始。
愧彼锄田人,一生守桑梓。
中有沮与溺,应笑栖皇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与对农民的敬意。诗中提到,圣人的教导是为了造福天下,而我这样的普通人又怎能承担如此重任?我曾受到孔子的教诲,于是决心学习他的为官之道。在行义的路上,我无论路途多险都不畏惧。可惜,行至秦地却不得其门而入,漫长的旅途让我不得不继续前行。天色已晚,我仍在路上未曾停息。出城已十余天,算来才刚刚开始旅程。相比之下,我愧疚于那些耕田的农民,他们一生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而我却在迷惘与困扰中,或许应该嘲笑那些志向高远却失去根基的人。

注释

  • 圣道:指圣人所传的道理,强调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 鲰生:指普通人。
  • 聿受孔子戒:意为学习孔子的教诲。
  • 行义齐险夷:行事应当义行,与险境和顺境并肩。
  • 辙环不到秦:比喻旅行的艰难。
  • 愧彼锄田人:感到惭愧于那些勤劳的农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丙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展现了对社会理想的关注和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创作背景:这一时期,清代社会动荡,士人多向往仕途,然而现实却常常让他们失望。沈丙莹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途次见锄田者感赋》是一首饱含哲理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旅行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便以“圣道济天下”引入,显示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紧接着用“鲰生讵办此”自谦,表现出对自身平凡的认知。作者承认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面对险阻与艰难,内心充满挣扎。尤其是对比“愧彼锄田人”,令人在对比中感受到农民的真诚与踏实,与自己追求的浮华形成鲜明对照。整首诗在意象上由宏观的圣道转向微观的耕作,给予读者深思的空间,反映出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的追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圣道济天下:强调理想与责任。
    • 鲰生讵办此:自谦,表明自我位置。
    • 聿受孔子戒:学习古代圣人的教诲。
    • 行义齐险夷:行义的决心,不惧艰难。
    • 辙环不到秦:旅途的艰辛,形象生动。
    • 未晓上征鞍:夜行的辛苦。
    • 出都阅旬余:长时间的旅程。
    • 愧彼锄田人:对农民的敬意与自责。
    • 中有沮与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比,强调农民的踏实。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平凡劳动者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锄田人:象征朴实与勤劳,代表对土地的坚守。
  • 圣道:象征理想与责任,强调社会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道”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追求
    • B. 圣人的教导
    • C. 诗人的理想
  2. 诗人对“锄田人”有何感慨?

    • A. 觉得他们无趣
    • B. 感到惭愧与敬意
    • C. 希望他们改变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沈丙莹的作品都展现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怀,但杜甫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沈丙莹则更注重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离位翻为姹女 西江月·甘露醴泉天降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 阅世说新语 西江月·醉伴三千珠履 西江月 西江月 记梦十一月四日 西江月 寄钱钟书兄北京代柬 西江月 西江月 赠休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字旁的字 沽开头的成语 建之底的字 御用文人 男教 傻头傻脑 水稻 开国功臣 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别汇分 里字旁的字 一梦华胥 六脉调和 发踊冲冠 爪字旁的字 半路修行 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