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张国乔校长苦雨诗原韵 其四》

时间: 2025-05-12 07:24:47

诗句

梅渐娇黄尚未睛,潇潇惊煞小金铃。

湖光如镜新铺白,山色垂鬟半隐青。

燕子巢倾鳷鹊笑,桃花浪暖鳜鱼腥。

何时共剪西窗烛,共话兰成事北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24:47

原文展示

梅渐娇黄尚未睛,潇潇惊煞小金铃。
湖光如镜新铺白,山色垂鬟半隐青。
燕子巢倾鳷鹊笑,桃花浪暖鳜鱼腥。
何时共剪西窗烛,共话兰成事北庭。

白话文翻译

梅花渐渐娇嫩,然而天气却仍未晴朗,潇潇细雨惊动了小金铃(指细雨声)。湖水如镜,刚刚铺上了一层白色,山色如同垂下的鬟发,隐约显现出青色。燕子的巢倾斜,啄木鸟和喜鹊在欢快地叫着,桃花的浪潮带来了温暖,却也带来了鳜鱼的腥味。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一起剪下西窗的烛光,共同谈论兰草的往事呢?

注释

  • 梅渐娇黄:梅花渐渐娇嫩,颜色偏黄;娇黄指梅花的颜色。
  • 潇潇:细雨的声音,形容雨下得细而密。
  • 小金铃:指的是雨滴落在水面上的声音,像小金铃铛一样清脆。
  • 湖光如镜:形容湖面平静如同镜子。
  • 山色垂鬟:山的颜色如同女子的垂下的发髻,形容山色的柔美。
  • 燕子巢倾:燕子的巢倾斜,暗示天气变化。
  • 桃花浪暖鳜鱼腥:桃花盛开,带来春天的气息,但也夹杂着鱼腥味。
  • 西窗烛:指晚上在西窗下点的蜡烛,象征温馨的夜晚。
  • 兰成事北庭:共谈兰草的生长,指与朋友或爱人之间的温馨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凤梧,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和张国乔校长苦雨诗原韵 其四》是刘凤梧在与张国乔校长的诗歌交流中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春雨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雨为背景,描绘了梅花、湖光、山色等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清新而愁苦的气氛。诗的开头以“梅渐娇黄尚未睛”引入,梅花的娇嫩与阴雨天气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惆怅。在“潇潇惊煞小金铃”中,细雨的声音与梅花的娇艳相互映衬,增添了诗的音韵之美。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湖光和山色的景象,使用“湖光如镜新铺白,山色垂鬟半隐青”的比喻,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宁静与美丽。随后,诗中提到燕子和桃花,燕子的巢倾斜,暗示着春天的变化与不安,而桃花带来的温暖和鱼腥味则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多样。

最后两句“何时共剪西窗烛,共话兰成事北庭”则引出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共同追忆过去的情感。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渐娇黄尚未睛:梅花在春雨中逐渐显得娇嫩,但天气仍未放晴,体现出一种春雨绵绵的情景和淡淡的忧愁。
  • 潇潇惊煞小金铃:细雨潇潇,声响如铃,表现出对雨声的敏感与细腻的感受。
  • 湖光如镜新铺白:湖面平静,宛如明镜,映衬出春天的清新。
  • 山色垂鬟半隐青:山色如同女子的垂髻,柔美而神秘,形成独特的意象。
  • 燕子巢倾鳷鹊笑:燕子的巢倾斜,反映出春天的变化,鸟儿欢叫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 桃花浪暖鳜鱼腥:桃花的盛开带来温暖,但也有鱼腥味,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
  • 何时共剪西窗烛,共话兰成事北庭: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友人情感的珍视,是全诗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光如镜”,形象地描绘了湖面的宁静。
  • 拟人:如“潇潇惊煞小金铃”,赋予雨声以生命的特征。
  • 对仗:如“何时共剪西窗烛,共话兰成事北庭”,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情谊的向往,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细雨:代表柔情与思念。
  • 湖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 山色:暗示神秘与深远。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桃花:代表爱情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渐娇黄”是指什么?

    • A. 梅花的颜色
    • B. 梅花的香味
    • C. 梅花的形状
  2. “湖光如镜”意指?

    • A. 湖面波涛汹涌
    • B. 湖面平静如镜
    • C. 湖水浑浊不清
  3. 诗中提到的“西窗烛”象征什么?

    • A. 温馨的夜晚
    • B. 灯光的明亮
    • C. 烛光的危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春雨中的自然美,但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情感更为沉重。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桃花源描绘理想的生活环境,与刘凤梧的诗相比,更加理想化和乌托邦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选读》
  • 《刘凤梧诗词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辞唱歌 谁氏子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 晚菊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元和四年作) 剥啄行 同李二十八员外从裴相公野宿西界 盆池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偭规错矩 黹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班班可考 支委 包举宇内 绪胄 见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斗折蛇行 荦荦大端 齲字旁的字 一相情原 擐甲挥戈 楞缘 算结尾的成语 雕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