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书景舒庵壁》

时间: 2025-07-12 00:15:26

诗句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0:15:26

原文展示: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宽大的布衣能够穿上,才明白蚕的口并不重要。埋葬之地只容得一张床,身外只需三件衣服。保持戒律以避开杂草,清净的心灵可以欣赏夕阳的余晖。面对寂寥,能够自我坚守,如今的世间果然稀少。

注释:

  • 大布:指宽大的布衣,象征简朴的生活。
  • 蚕口非:意指蚕的嘴并不重要,暗示对物质的淡泊。
  • 冢间:指坟墓之间,象征与世俗的隔绝。
  • 护戒:保持戒律,指修行者的自我约束。
  • 落晖:夕阳的余晖,象征宁静的心境。
  • 寂寥:指孤独和冷清,强调内心的坚守。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蚕口”可理解为对物质生活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清顺,宋代僧人,追求隐居生活,专注于内心修养和自然的观察,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淡泊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清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空虚。

诗歌鉴赏:

这首《书景舒庵壁》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前两句以“衣”和“非”对照,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强调了修行者的淡泊与知足。接下来的“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则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自我满足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更是将诗歌推向了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在这段宁静的日子里,作者意识到“寂寥能自守”,即使在孤独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宁静,反映了对当世浮华的反思与超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强调物质的简朴,反映出对生活的智慧。
    •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表现出隐居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表明内心的清净与对自然的欣赏。
    •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表达对孤独的接受与当世人心的稀缺。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如“衣”与“非”形成鲜明对照,突显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 使用了意象丰富的描绘,如“落晖”象征着宁静的心境。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简单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内心宁静中寻找自我价值的理念。

意象分析:

  • 大布:象征简单生活与内心的富足。
  • 蚕口:暗喻对物质生活的反思。
  • 冢间:隐喻与世俗的隔绝。
  • 落晖:代表宁静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冢间容一榻”意指: A. 生活奢华
    B. 隐居简朴
    C. 追求名利
    答案:B

  2. “护戒避生草”中,“护戒”是指: A. 保持戒律
    B. 保护植物
    C. 追求财富
    答案:A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烦躁
    B. 宁静
    C. 幸福
    答案:B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逸诗人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独坐敬亭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是隐逸诗,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释清顺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释清顺更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更深入地理解《书景舒庵壁》的诗意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归去来(平调) 过涧歇近(中吕调) 殢人娇(林钟商) 诉衷情近(二之二·林钟商) 隔帘听(林钟商) 尾犯(林钟商) 迎春乐(林钟商) 留客住(林钟商) 凤归云(林钟商) 内家娇(林钟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坐一起 瞻云望日 赤字旁的字 失听 百啭千声 忒楞楞 用字旁的字 枉开头的成语 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寒而栗 干字旁的字 酒有别肠 再行 火字旁的字 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短评 立刀旁的字 狌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