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8:06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青桐树上滴落着雨声,声声相互叠加。
稀疏的雨滴从高枝落下,接着又打在倾斜的低叶上。
鸟儿湿了羽毛,更加用力梳理翎毛,而我正因愁苦而托着脸颊。
独自一人走上西楼,感到寒风袭来,心中冷意阵阵。
韩偓(约762年-约824年),字子华,号青莲,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省。韩偓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雨中》创作于韩偓的晚年,正值唐代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常常感受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悲伤。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雨中》是一首描绘雨中景象的诗,开篇“青桐承雨声”,通过青桐树上雨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细腻的氛围。诗中的“声声何重叠”不仅强调了雨声的连续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层层叠加。接下来的“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雨滴落下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雨水与树叶碰撞的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这一句中,鸟儿因雨而湿,愈加努力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似乎在与自然抗争,而诗人却因愁苦而托着脸颊,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个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最后两句“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诗人独自一人走上楼,寒风袭来,内心的孤寂和寒意交织在一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在自然雨景中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个体在自然与人生无常之间的感受,最终引发对生命的深思。
“青桐承雨声”中,青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个人物
c. 一种乐器
诗中“人愁方拄颊”中,诗人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风襟寒帖帖”中,寒帖帖表现了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平静
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的意境。
杜甫《春望》:尽管主题相似,但情感上更为沉重,反映出时代的动荡与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