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6:08
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
作者:韩偓 〔唐代〕
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丛。
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
缏处直应心共紧,砑时兼恐汗先融。
帝台春尽还东去,却系裙腰伴雪胸。
这首诗是用缭绫包裹的小字信封寄出的,信中透露着春天的气息,正如探花宴上盛开的春花。
黛眉的颜色映衬着微微的绿色,檀香般的嘴唇透出淡淡的红色。
在缭绫的包裹中,感情应该是紧密相连的,然而在这个时节,担心会因汗水而融化。
帝台的春天已尽,春天又回到东边去了,而我却将裙腰紧系,陪伴着洁白的雪胸。
作者介绍:韩偓(约768年-约824年),字宗悫,号独孤,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风景和抒发情感。他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韩偓寄给友人的信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春天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以及对友人相聚的期待。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篇“解寄缭绫小字封”,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情感,像是将内心的思念封存于轻柔的缭绫之中。作者巧妙地将春天的景象与人物的情感交融,形成了春花烂漫的氛围。接着,通过“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展现了女子的妩媚与娇羞,将春天的生机与女子的青春美丽相结合,给人以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享受。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缏处直应心共紧”表达了心与心之间的紧密联系,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焦虑,尤其是“汗先融”的意象,暗示着在美好时光中,时间的流逝可能会带走这一切。最后一句“却系裙腰伴雪胸”,则是将春天的离去与女子的美丽相联系,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及生活的深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和对友人的寄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情感。
诗词测试:
韩偓的诗中“缭绫”象征什么?
A. 细腻与温柔
B. 强烈与坚硬
C. 复杂与深奥
D. 暴风与雷霆
诗中提到的“探花”指的是:
A. 一种花卉
B. 古代科举中的称谓
C. 一种饮品
D. 一种乐器
诗中“帝台春尽还东去”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与欢快
B. 无奈与惆怅
C. 爽朗与明快
D. 冷清与孤独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