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3:37
题永睦县高斋 张嵲 〔宋代〕
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 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 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苹末挹雄风。 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休转蓬。
群山重叠环绕,巴水在其中流淌,登高望远,视野无比广阔。 云雾缭绕的山峦之外,翠绿的景色若隐若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树影摇曳。 不要吟咏那些让人伤感的枫林,且在这平静的水边感受强劲的风。 中原地区历经十年战乱,人们几乎都已消逝,相见时不要叹息,不要像转蓬一样飘泊不定。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巴地任职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战乱时代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张嵲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时代的忧虑。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对战乱时代的深刻感慨。首联“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展现了壮阔的山河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颔联“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峦和波光粼粼的水面,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颈联“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苹末挹雄风”则转向对战乱时代的感慨,劝诫人们不要沉溺于悲伤,而应积极面对生活。尾联“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休转蓬”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呼吁人们不要叹息,要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时代的忧虑。诗人呼吁人们不要沉溺于悲伤,而应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沓嶂宽围巴水通”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山峦重叠,河流在其中流淌 B. 平原广阔,河流在其中流淌 C. 山峦重叠,河流在其中干涸 D. 平原广阔,河流在其中干涸
诗中“空蒙岚翠云烟外”中的“空蒙岚翠”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B. 山峦在阳光下闪耀 C. 山峦在雨中朦胧 D. 山峦在风中摇曳
诗中“莫咏枫林伤极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B. 对战乱时代的忧虑 C. 对悲伤的沉溺 D.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中“且依苹末挹雄风”中的“挹雄风”象征什么? A. 感受强劲的风 B. 感受平静的生活 C. 感受悲伤的情感 D. 感受战乱的动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