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28
《祝英台近》 作者: 吴藻 〔清代〕
小桥横,幽径曲。千亩渭滨竹。剪翠衫儿,一色晕浓绿。分明花里迷藏,弯环难觅,又何处白云茅屋。快心目。自觉热恼销除,尘襟淡如菊。碧涧泉多,僧房报茶熟。几时携榼来游,山厨清供,先看取,笋香新斸。
小桥横在水面,幽静的小路蜿蜒曲折。千亩的渭水边竹林环绕。穿着翠绿衣衫的人,宛如浓浓的绿意。花儿分明在迷藏,弯曲的小路难以寻觅,哪里还有白云飘渺的茅屋?心情愉快,烦恼消散,衣襟清淡如菊花。碧绿的山涧泉水丰富,僧人的房子里茶水已经泡好。什么时候能携带酒壶来游玩,山厨准备的清淡佳肴,先要尝尝那新鲜的竹笋香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主要描绘的是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字景文,号凝霜,生于明末。吴藻的诗风清新飘逸,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深思。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追求。在当时,诗人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追寻。
《祝英台近》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心境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向往。开篇“小桥横,幽径曲”,就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千亩的竹林、翠绿的衣衫,都是生机勃勃的象征,显示出自然的繁荣与和谐。
接着,诗人通过“分明花里迷藏”和“弯环难觅”来表现寻觅的艰难,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探索与追求。随之而来的“快心目”,则反映出一种心灵的解脱与愉悦,诗人将自身的烦恼比作衣襟,轻松地将其抛开,显得洒脱而自如。
最后的“几时携榼来游”表达了诗人渴望远游的心情,想要在山间品尝新鲜的竹笋,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感。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烦恼的释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亩渭滨竹”指的是:
A. 竹子的数量
B. 竹林的面积
C. 竹子的颜色
D. 竹子的种类
“快心目”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愉快
C. 疲惫
D. 紧张
诗中“尘襟淡如菊”意在说明:
A. 诗人非常忙碌
B. 诗人心中烦恼如菊花般清淡
C. 诗人喜欢菊花
D. 诗人喜爱繁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