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7:57
瑞鹧鸪
作者: 欧阳修〔宋代〕
楚王台上一神仙,
眼色相看意已传。
见了又休还似梦,
坐来虽近远如天。
陇禽有恨犹能说,
江月无情也解圆。
更被春风送惆怅,
落花飞絮两翩翩。
楚王台上坐着一位如神仙般的人,
我们对视的眼神已经传达了心意。
见面却又似乎要分开,仿佛一场梦,
虽然坐得近,却感到远如天际。
那陇上的鸟虽有怨恨,仍能诉说,
而江边的月亮无情,却依然圆满。
更因为春风的吹拂,增添了惆怅,
落花和飞絮在空中轻轻飘舞,随风而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吟先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散文和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瑞鹧鸪》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交织之时。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世无常和情感挫折的深刻感悟。
《瑞鹧鸪》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作,通过对楚王台神仙般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开头两句以“神仙”形象引入,传达出一种超现实的美感,随后通过细腻的眼神交流,暗示了深厚的情感联结。然而,诗人却以“见了又休还似梦”表达了面对美好却无法长久的无奈,仿佛梦境一般的虚幻。
接下来的描写更加深刻,尽管身处近旁,心灵的距离却似乎遥不可及。通过“陇禽有恨犹能说”,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表现出即使是鸟儿也能表达心中的怨恨,而江水明月却是冷漠的,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思考。
最后两句以春风和落花飞絮作结,春风本是温暖的象征,但在此却成了惆怅的源头,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脆弱。整个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情感无奈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惆怅,揭示了人世无常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瑞鹧鸪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欧阳修
C. 杜甫
D. 陶渊明
诗中“江月无情也解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伤感
C. 快乐
D. 愤怒
“更被春风送惆怅”中的“春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
B. 离愁
C. 温暖
D. 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