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挽范千之二首》

时间: 2025-05-04 05:02:43

诗句

得年虽欠寿,凡事孰能瑕。

识老语言简,学充文赋葩。

刘蕡胡不第,灵运欲忘家。

已矣归何处,虚留海上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02:43

原文展示

得年虽欠寿,凡事孰能瑕。
识老语言简,学充文赋葩。
刘蕡胡不第,灵运欲忘家。
已矣归何处,虚留海上槎。

白话文翻译

尽管活得不算长,人生中又有谁能做到完美呢?
认识到老年时语言会变得简单,学习的目标是充实文采与赋诗的美丽。
刘蕡虽然未能中举,灵运却想要忘却故乡。
最终,我该归向何处呢?只留下空荡荡的海上木筏。

注释

  • 得年:活到的年纪。
  • 凡事孰能瑕:世间事物,谁能做到没有瑕疵?
  • 识老:指老年,言语变得简练。
  • 刘蕡:指刘蕡,古代诗人,未能中进士。
  • 灵运:指谢灵运,南朝诗人,因怀乡而感慨。
  • 海上槎:指漂浮在海上的木筏,象征无依无靠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风格多表现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
创作背景:在诗中,作者以对友人的追思之情,抒发了对生命短暂和归属感缺失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挽范千之二首》通过对生命、老年及归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和情感。诗的开篇直入主题,以“得年虽欠寿”引入,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完美的追求,接着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老年人在语言表达上的变化,似乎在暗示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生的复杂性反而被逐渐简化。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历史人物刘蕡和谢灵运,二者都是因际遇而感慨,分别体现了未能如愿与对故乡的眷恋,诗人用他们的故事来反映自身的孤独感与无奈。最后一句“已矣归何处,虚留海上槎”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通过海上槎的意象,表达了漂泊与迷失的感受,令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借鉴,勾勒出一种普遍的生命感慨,让读者在感同身受中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归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年虽欠寿:表明人生有限,强调生命的短暂。
  • 凡事孰能瑕:反问世事难以完美,表达对人生态度的理解。
  • 识老语言简:老年的语言变得简单,反映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 学充文赋葩:学习文采与赋诗的美丽,寄托了对文化的追求。
  • 刘蕡胡不第:提到未能中举的刘蕡,表现人生的不如意。
  • 灵运欲忘家:提及谢灵运的归乡情,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已矣归何处:感叹无处归宿的迷茫。
  • 虚留海上槎:比喻漂泊无依的状态,传达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上槎”作为孤独无依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均衡,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该诗中心思想在于感悟生命的短暂、对归属感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孤独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来智慧也带来遗憾。
  • 海上槎:象征漂泊与无依,反映出人对归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蕡”是指谁? A. 一位成功的诗人
    B. 一位未能中举的诗人
    C. 一位国君
    答案:B

  2. “已矣归何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海上槎”象征什么? A. 幸福的生活
    B. 漂泊与无依
    C. 人生的成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对归属的追求,但更多体现的是对自然的向往与田园生活的理想。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生命的豪情与壮志,展现出不同于陈著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陈著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送朱大中丞召拜少司空还朝 其二 送朱大中丞召拜少司空还朝 其一 送吴峻伯之楚 又作此问正甫 殷太史正甫至自太山为赠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四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三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二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音字旁的字 果然如此 首字旁的字 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抱火卧薪 鬀度 公里 鸿儒硕学 种柳人 了如观火 臣字旁的字 文德班 提手旁的字 隐化 信马游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