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龙门》

时间: 2025-07-28 20:41:52

诗句

流水潺潺漱石根,又还怀古过龙门。

行人但礼龛中像,谁识当年禹作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1:52

过龙门

作者: 李俊民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流水潺潺漱石根,又还怀古过龙门。
行人但礼龛中像,谁识当年禹作痕。


白话文翻译:

流水潺潺地冲刷着石根,行经此地不禁怀念古人,思绪万千。路过的行人只是在礼拜佛像,谁又能够认出当年大禹留下的痕迹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潺潺:流水声,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 :冲刷,洗涤。
  • :佛龛,供奉佛像的地方。
  • 当年:指过去的某个时期。
  • :指大禹,古代中国著名的治水英雄。

典故解析:

  • 龙门:指的是黄河中的龙门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古代传说,龙门是鲤鱼跃龙门的地方,象征着成功与飞跃。
  • 大禹:是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以其智慧和毅力治服洪水,开创了“禹贡”制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俊民,金朝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历史变迁与个人感悟,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过龙门”写于诗人路过龙门时,受到流水和古代治水传说的启发,借景抒怀,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流水为引子,描绘了龙门的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历史的思考。开头“流水潺潺漱石根”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仿佛能听见水流的声音,带来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感觉。接着“又还怀古过龙门”进一步引出诗人的历史情怀,流动的水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是时间的象征,流过的每一滴水都承载着过去的故事。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行人但礼龛中像”来描绘现代人对历史的淡漠与遗忘,行人只是盲目地向佛像礼拜,缺乏对历史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最后一句“谁识当年禹作痕”则是对历史的深思,问世人有谁能真正理解大禹辛苦治水的艰辛与伟大。整首诗以清幽的景色引出深刻的历史思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潺潺漱石根:流水声响,清晰可闻,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冲刷石头的情景,传递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美。
  2. 又还怀古过龙门:行人走过龙门,感怀历史,体现出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联系。
  3. 行人但礼龛中像:现代人只是在佛龛前礼拜,显示出对历史的疏离。
  4. 谁识当年禹作痕:反问句,强调人们对大禹治水事迹的无知与遗忘,暗含对历史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水比作时间流逝,表现自然与历史的关系。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诗歌的情感张力和历史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们遗忘历史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古代英雄的敬仰,旨在唤醒人们对历史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龙门:代表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传承。
  • 龛中像:象征着现代人对历史的遗忘与无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潺潺”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鸟叫声
    答案: B

  2. 诗人提到的“禹”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孔子
    C. 大禹
    答案: C

  3. 诗中提到的“龙门”象征着什么? A. 成功与飞跃
    B. 失败与挫折
    C. 过去与未来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过龙门》 vs 《早发白帝城》:两首诗均涉及自然景色与历史思考,但《过龙门》更多地关注历史的遗忘,而《早发白帝城》则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相关查询

减字浣溪沙 其三 减字浣溪沙 其二 减字浣溪沙 其一 酬次公玉楼春 减字浣溪沙 其五 减字浣溪沙 其四 减字浣溪沙 其三 减字浣溪沙 其二 减字浣溪沙 其一 减字浣溪沙 其五 减字浣溪沙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醵款 斧破斨缺 作火 又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脂肪 蒲牒写书 卿卿我我 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一纸空文 愚者千虑 一瓣之香 寖顿 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