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6:43
清明初过後,正空翠霭晴鲜。
念水际楼台,城隅花柳,春意无边。
清时自多暇日,看连镳飞盖拥群贤。
朱邸横经满坐,紫微渊思如泉。
高情那更属云天。语笑杂歌弦。
向啼鴂声中,落红影里,忍负芳年。
浮生转头是梦,恐他时高会却难全。
快意淋浪醉墨,要令海内喧传。
清明节刚刚过去,正是空旷的碧霭晴空,
我想起水边的楼台,城角的花柳,春意无限。
在这清明时节,自然有许多闲暇的日子,
看那飞驰的马车拥簇着群贤。
朱门的宴会座无虚席,紫微星的思绪如泉水般涌动。
高尚的情怀又怎能依附于云天?语笑声中伴着琴弦。
在啼叫的杜鹃声中,落红的影子里,怎忍心辜负这春光。
浮生转瞬即是梦,恐怕将来再会高朋满座却难以圆满。
快意地淋漓畅饮墨汁,希望能在海内传扬四方。
作者介绍:张鎡,宋代诗人,字子文,号太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以才子著称。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在清明节过后,春光明媚,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人间的美好,然而又隐隐感到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
《木兰花慢·清明初过后》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诗人在清明节后,面对自然的春光,勾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开篇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与悠然的感觉,气氛轻松而愉快。接着,诗人通过对飞车拥簇群贤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热闹聚会,体现出一种社会的繁华与繁忙。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渐渐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特别是“浮生转头是梦”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水际楼台”、“城隅花柳”等,塑造了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春天画面。同时,诗中对比了欢愉的聚会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为深刻。整体来看,此词不仅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更在欢愉中透出一丝忧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清明后的美好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春光的深切思考。
重要意象:
诗词测试:
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A. 祖先
B. 春天
C. 花草
D. 诗人
诗中提到的“浮生转头是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春天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朱邸”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穷
C. 自然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鎡的《木兰花慢·清明初过后》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前者通过春天的生机描绘出繁华与惆怅,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思索。两者在风格上均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的哲思,但张鎡更侧重于春天的景象,李清照则更为个人情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