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出塞曲十六首 其十》

时间: 2025-05-10 04:05:23

诗句

八法纵横擅彩毫,何烦抛掷事龙韬。

聊飞尺檄萧关外,已报单于雪夜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5:23

原文展示

八法纵横擅彩毫,何烦抛掷事龙韬。
聊飞尺檄萧关外,已报单于雪夜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书法艺术中,八种基本的笔法皆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何须去抛掷那些关于军事的策略?我只是在萧条的边关上,飞书传达一纸命令,已经让敌人单于在雪夜中逃走。

注释

  • 八法:指书法中的八种基本笔法,象征技艺高超。
  • 龙韬:指军事策略或谋略,典出《孙子兵法》中的“龙韬”。
  • 尺檄:指一尺长的文书,古时用于传递命令。
  • 萧关:代指边疆,常用来描绘边塞的荒凉和壮阔。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这里指敌人。
  • 雪夜逃:描绘敌人在严寒和夜黑中逃跑的情景,凸显紧迫感。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龙韬”,源自古代兵书,象征着高深的军事策略;而“单于”则是对匈奴首领的称呼,诗中暗示了边境的紧张局势和敌人的威胁。作者通过对比书法艺术与军事策略,表达了自己对书法技艺的自信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1551—1602),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于诗词、散文和书法。其作品多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风格洒脱而深刻。

创作背景

《出塞曲》系列诗作是胡应麟在边塞题材中的重要创作,反映了当时明代边疆动荡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八法”的书法技艺开篇,表明诗人在书法上的非凡造诣,进而引出军事策略的讨论,彰显了作者在艺术与军事之间的自信和从容。通过“何烦抛掷事龙韬”的提问,表达了对军事谋略的轻视,似乎在说:艺术之美和技巧之精,远胜于一切兵法。当转至“聊飞尺檄萧关外”时,诗人展现出一种书法家对边疆局势的关注,透过一纸命令,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最后一句“已报单于雪夜逃”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敌人因恐惧而逃的情景,令人感受到紧迫感和戏剧性。整首诗虽然简短,却在技艺与责任之间巧妙地搭建了桥梁,使人感受到艺术与实际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八法纵横擅彩毫”:表现诗人书法技艺的高超,意在表明自己在书法上的造诣。
    • “何烦抛掷事龙韬”:表达对军事策略的轻视,书法技艺更为重要。
    • “聊飞尺檄萧关外”:转折,提到自己在边疆传递命令,关心国家安危。
    • “已报单于雪夜逃”:描绘敌人在恐惧中逃跑的场景,展现出命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书法艺术与军事策略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意象:雪夜、单于等意象,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自信,强调艺术在个人及国家命运中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出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书法:象征技艺与艺术的追求。
  • 边关:象征国家的边缘与不安定的局势。
  • 雪夜:象征严酷的环境和敌人的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法”指的是:

    • A. 八种军事策略
    • B. 八种书法笔法
    • C. 八种乐器
  2. “单于”是指:

    • A. 汉朝的皇帝
    • B. 匈奴的君主
    • C. 唐朝的宰相
  3. 诗中提到的“尺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文书
    • C. 一种武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胡应麟《出塞曲》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悲壮,但胡应麟更侧重于艺术与责任的结合,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胡应麟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夜游宫·识破尘劳苦 夜游宫·身向深出寄寄 夜游宫 夜游宫 舟夕孤坐,榜人折临水小梅枝为供 夜游宫 夜游宫 壬戌十月初六日勺庵怀先母作 夜游宫 夜游宫 夜游宫 夜游宫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心的成语 包字头的字 面朋口友 欠字旁的字 十因 一心两用 豺狼横道 鼠母 老江湖 枘凿 酒家佣 韦字旁的字 辨诉 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私字儿的字 枉曲直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